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

文章插图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陶渊明身在宦海,但心在田园,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开创了田园派的诗体,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淡泊名利,下面我整理了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仅供参考 。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1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 。他的文学思想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真的理解,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是较完美的艺术真实 。
同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也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 。
然而,无论是提倡艺术真实,还是推崇文学的自然,都是为了酣畅淋漓地表现人生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
扩展资料:
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赖于他的散文和辞赋的,实不下于他的诗歌 。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见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 。
《五柳先生传》采用正史纪传体的形式,并不注重描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 。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文中不乏华彩的段落,其跌宕的节奏,舒畅的声吻,将诗人欣喜若狂的情状呈现在读者面前 。欧阳修曾评价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片而已 。”
《桃花源记》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独特之处:在桃花源生活的是一群普通的人,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纯 。
陶渊明在归隐之初想到的还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不限于个人,而是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能够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生活有关 。虽然桃花源只是一个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2鲁迅先生曾说过,“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
梁启超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确如其言,陶在自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解 。连最平凡的农村生活景象在他的笔下也显示出了一种无穷的意味深长的美 。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这时他又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 。因为他有过以往文人多不曾有过的田园生活,并且亲自参加了劳动,与劳动人民有了接触,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新的感受和启发,因而在崇尚骈俪陈旧文风的晋代,能创造出有独物风格的田园诗的新形式,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从少年时的“猛志逸四海”,到老年时的“猛志固常在”,始终对世事没有淡忘 。他传世的名篇《桃花源记》,正是他对如同上古原始时代的那种人们自食其力、友好相处、没有种种现实中的纷扰与贫困的“怡然有余乐”社会的憧憬 。就是他的隐居与饮酒,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分析,也含有对当时黑暗统治表示一定程度的不满和反抗的意义在内 。
当然,陶渊明毕竟是一个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他的思想和诗文中不可能不存在许多安贫乐道、及时行乐、避世消极的东西 。但后世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和选家出于自己的阶级偏爱,多着重欣赏和赞扬他这方面的特点,认为这才是陶渊明诗文的精华所在 。
陶渊明人物形象分析3陶渊明29岁时才出来做官,担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之后又断断续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一些小官 。41岁时,他又辞去了仅任八十余天的彭泽令,从此,远离官场,过着归隐田园、农耕自给的生活 。南朝钟嵘称他为“古之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厌恶官场、热爱自然 。他把田园风光作为自己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开创了田园诗这种诗歌体裁,从而在诗歌史上光耀千古 。
在以“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文人普遍理想的时代,陶渊明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人生选择?从时代背景上考察,在东晋,门阀制度非常严苛,出身寒门的陶渊明不可能步入上流社会,他也无法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人生理想,所以,在仕途中,屡遭挫折的他,便萌生退意 。陶渊明选择辞官归隐,固然跟他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其实在于他作为一个个体,他特别的性情,特别的形象 。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以《归园田居(其一)》为例试做探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