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粽子满分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粽子满分作文( 二 )


我伸手抓了一个就要吃,妈妈说:“看把你急的,爷爷奶奶还没吃呢?”我赶忙把手里的粽子递给了爷爷,这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笑了 。我透过窗户看到了花园里的小花小草,看着它们的样子,好像是刚吃过了粽子,懒洋洋的躺在那里,好像在说:“真香啊!真好吃!”我又抬头看了看蓝天,白白的云朵,太阳公公炙热的笑脸,还有那飞翔的鸟儿,它们好像都在对我说:祝你端午节快乐!这就是我们家的端午节,一个充满温馨、快乐的端午节 。你们家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
端午节的粽子满分作文3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端午节 。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都会包粽子 。先用水把大米淘好,就开始蒸大米,蒸好大米以后,把粽叶洗干净,就开始包了 。有蜜枣的、豆沙的、小米的 。粽子的形状更奇特了,为三角体,粽皮为深绿色,像一块块绿宝石在闪闪发光 。在我的期待中,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出锅后的粽子颜色像翡翠一样,馋的我直流口水 。粽子用料不同,味道各异,大米的有馒头的味道,黑米的有巧克力味,糯米的有牛奶的味道,味道相当好 。
除了包粽子,姥姥还会给我和妹妹每人绣一个香包,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以外,还有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有驱蚊作用 。
我真希望今年的端午节快点来到!
端午节的粽子满分作文4

今天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我的家乡的端午节更是有很浓郁的节日色彩,不信,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吧!
端午节一到,人们都忙活起来了 。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 。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 。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 。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 。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 。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 。李世民满口答应 。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 。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 。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 。结果醉倒在地 。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 。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 。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 。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 。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这就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粽子满分作文5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粽子飘香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天家家户户会包粽子,洒雄黄酒,还会敲锣打鼓去庆祝 。普遍的形式有:龙舟竞渡、食粽子、佩香囊、插艾叶菖蒲等 。端午节又称端午,端阳 。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把房子打扫干净,洒上雄黄酒,用来杀死毒虫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许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