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9个营销理论 什么是色彩营销?

色彩营销,就是要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做消费者所想,给商品恰当定位,然后给产品本身、产品包装、人员服饰、环境设置、店面装饰一直到购物袋等配以恰当的色彩,使商品高情感化,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实现“人心-色彩-商品”的统一,将商品的思想传达给消费者,提高营销的效率,并减小营销成本 。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 。 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 如果企业对商品的视觉设计敷衍了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关注,更将失去一次商机 。 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色彩营销” 。
“色彩理论”为世界上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甚至成功的品牌,带来了全方位的超强效果 。 很多商家抓住商机,运用色彩理论进行产品营销,成功者数不胜数 。 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实施“色彩营销战略”了,现已广泛采用 。 如美国苹果电脑的彩色机壳、诺基亚手机“色彩旋风”的卖点、鳄鱼T恤的绿色标志、柯达胶卷的金黄色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的象征,令人过目不忘 。 近年来,中国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色彩在产品营销中的作用 。

色彩营销理论的兴起及发展
色彩营销理论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的卡洛尔·杰克逊女士创办的Color Me Beautiful(简称CMB)公司在企业营销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该理论的实质是根据消费者心理对色彩的需求,运用色彩营销组合来促进产品销售,它是把上百种颜色按四季分为四大色彩系列,各系列的色彩形成和谐的搭配群,根据不同人的肤色,发色等自然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面貌、形体和性格,职业等外表特征选取最合理的色彩系列,从而最大限度的发现美 。
国外有一种理论叫“七秒钟色彩” 。 它认为:对一个人乃至对一种商品或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七秒钟之内以色彩的形状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 因为根据国外相关机构的研究表明:能被消费者瞬间进入视野并留下印象的产品,其时间是0.67秒,第一印象占决定购买过程的60%,而这60%是色彩带来的,由于公司产品与色彩的特殊联系,色彩营销理论一开始就受到美容美发、化妆品、服饰等行业的重视,并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加以运用 。 比如美国宝洁公司的“SK-‖”高级化妆品和“玉兰油”彩妆品在上市推广时曾特约色彩专家予以指导,而联合利华公司则根据色彩营销基础知识提出了“夏士莲”最合理的货柜摆放方式以促进销售,法国著名时尚品牌TIRIPEAK“璀贝珂”以产品设计的人性化、时尚化、个性化、浪漫化在2005年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女鞋市场,公司将色彩营销合理地运用到了璀贝珂的营业销售、店面装潢、店内布局当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伊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 。 ”“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 ”“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 。 ”伊顿提出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如果色彩构成过分暖昧而缺少生气时,那么互补色的选择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无论是舞台环境色彩对人物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还是商品广告及陈列等等,巧妙地运用互补色构成,是提高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
到20世纪末,“色彩应用”及“色彩营销”理论已被欧美及世界其它许多国家的企业广泛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当中,并在激烈的市场中战胜竞争对手,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一个小策略 。 在美国,“苹果”电脑在推出彩色电脑之后,就赶超了“IBM” 。 在意大利,服装色计师们把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完美地融入到服装中,引起了人们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反思 。
在中国,CMB公司唯一的华人色彩顾问于西蔓女士自1998年5月首次来北京后已多次向中国传播“色彩季节理论”和“西蔓色彩工作室” 。 这几年,西蔓和她的公司主要在个人色彩形象、城市色彩规划、商业色彩营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许多跨国企业如资生堂、微软、宝洁、IBM、爱立信、思科、纪梵希、范思哲、佳能和国内企业如联想等都邀请她做过企业咨询 。 在她的影响和传播下,色彩营销理论得以在国内的汽车、电脑、手机、家具、房地产、家电等行业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开始探索性的运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