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趣味小常识 趣味经济小常识

这个十一长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兴趣盎然,受益匪浅的书 。
这本书便是由政治老师大力推荐,黄典波同志写的《趣味经济学100问》 。经济学并不意味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演算公式,也并不仅仅充斥着晦涩的专业术语 。
《趣味经济学100问》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来解释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突出趣味性,以简洁明了、幽默风趣的方式将那些高深的经济学道理用平白易懂的语言娓娓道出 。全书分为十章,每一章通过数个小故事来讲述一个经济学主题 。
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特色便是这些在文章开头和中间穿插的趣味经济小故事,这些故事将此书与那些空洞无趣,晦涩抽象的教科书区别开来 。这些幽默可爱的小故事将深奥的经济学原理简单化,让人懂得,原来经济学是如此地有趣,跟我们的生活又是如此地息息相关 。
如第二章““市场先生”是好友还是损友:供需与经济学中”的 “理发为什么花这么多钱——价格”通过讲诉2个女学生花了1.2万RMB理剪发的故事来讲明价格的性质 。人均消费高达6000RMB只为理发?故事的题目,选材都别出心裁,引人入胜 。
理发这一活动极其贴近人们的生活,通过这样学习知识,让人更容易能接受 。此文章说明了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②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③决定商品价格的两点因素,继这些又延伸出市场体系等知识点 。
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际上蕴含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很好地反映与“供需与经济学”这一主题相关的知识点,让人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学习经济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小孩为什么不来玩了” 。
一个喜欢安静的老人,他很厌烦周围吵闹的小孩们,如何赶走他们?如果直接撵他们走,恐怕达不到他所预期的目标 。于是他对孩子们说,你们来陪我,我很高兴,以后我每天给你们一人5块钱,孩子们都很高兴 。
几天后,老人每天只给每人1块钱,孩子们勉强接受 。又过了几天,老人每天只给1毛钱 。

这次孩子们不干了,他们很气愤地说:“这么少的钱,以后再也不来了!”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捧腹大笑!聪明的老人,成功运用反激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激励才是可持续的 。
这也让我们想到企业对员工的奖励机制 。企业要想让激励制度达到效果并可持续,紧紧靠外在激励是行不通的,必须提升员工的内驱力,给员工内职业生涯规划,从员工工作心态、工作动机、工作能力上不断提升其整体职业素质,最终让员工实现自我激励 。
不知道我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对这本书感兴趣呢?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来自惠州一中高一十九班(谢绝抄袭,可以借鉴) 。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磨损价值,但不包含生产过程中作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在实物构成上,是当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用于消费、积累及净出口的产品,但不包含各种被其他部门消耗的中间产品 。GDP的测算有三种方法: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一个国家常住机构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这个国家的常住机构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机构单位 。同时,国外生产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机构单位 。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有所区别,一是核算范围不同,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对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都进行计算 。二是价值构成不同,社会总产值计算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国民收入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