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 。有很多习俗,包括吃重阳糕、赏菊花、喝酒等等,但是对这个节日了解的人却很少 。那么重阳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
1、迎女赠糕
重阳节素来就有女儿节之称,重阳节的习俗各地多有迎接女儿回家吃糕饼、设宴款待女婿的习俗 。女儿回家时,父母还要赠给她们糕饼,以祝福她们事业通达隆盛 。陕西同州,此日不只赠送时物给归省的女儿,待嫁女儿也要一并赠送,称之为逆节 。河北邢台称之为迎九,山西富平叫作送糕 。《帝京景物略》所述明代燕京重阳节时迎接女儿的情形,颇为生动有趣:“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花糕,是以麦粉为糕,将枣、栗、糖果妆点其上,或者上面放置双羊像,北方地区极为盛行) 。或不得迎,母则垢,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日女儿节 。”其痴情重视到如此地步 。河北张北地区有民谚道:“九月九,搬回闺女息息手 。”
2、吃重阳糕
重阳节的习俗一定会吃重阳糕 。因为“糕”与“高”同音,古人相信“百事皆高”的说法,所以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预示步步高升 。
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魏晋时代,初日面饼,唐代叫菊花糕,宋代叫重阳糕,明清时则称花糕 。重阳糕由粉面蒸制而成,辅料有枣、栗、肉等 。到了宋代,重阳糕已基本形成定制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长辈会将片糕搭在孩子们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希望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古人九月做糕的初衷 。有些地方的重阳糕是比较讲究的,一般重阳糕要做成九层,看上去就像一座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小红纸旗则代替茱萸 。如今的重阳糕,仍没有固定的做法或固定的式样,各地重阳节的习俗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为重阳糕 。
3、登高

关于重阳节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其一,古人非常崇敬山神,认为山神能保佑人远离灾害,所以人们在“九为老阳,阳极必变”的九九重阳之日,登山拜山神,以求吉祥,避免灾祸,之后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 。其二,到了重阳节,秋收已经结束,人们闲暇时间相对较多 。此时,山野的野果、药材等也刚好成熟,大家就会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 。当时,人们称之为“小秋收”,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正是由此演变而来 。
西汉时长安城外有一高台,每年春节、重九,人们都要登上高台观赏风景,因为登的是高台,所以就叫“登高” 。到了三国和晋朝时,这种活动更加普遍,日期就固定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的范围也扩大到高山 。重阳节时秋高气爽,云淡山青,金桂飘香,水果成熟,庄稼金黄……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既锻炼身体,又留连风景,很有乐趣 。在这一天里,年轻人往往伴老年人登高秋游,回归大自然,活动筋骨,陶冶性情 。
相传,东汉时汝南子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 。费长房曾对桓景说,某年九月九日有大灾,家人缝囊盛茱英系于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
桓景到这一天照着做了,举家登山,果然平安无事 。晚上回到家中,却看到鸡犬牛羊全都死了 。此后人们每到九月九日重阳节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免祸呈祥 。
4、插茱萸
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所以人们又将重阳节称为“茱萸节” 。早在唐代就已盛行 。关于插茱萸,佩茱萸囊的作用普遍解释是辟恶气、御初寒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据《本草纲目》记载,茱萸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有治寒驱毒之功效 。重阳节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保平安 。
早在唐朝,重阳节插茱萸就己非常普遍 。重阳节之时,妇女和孩子会将茱萸或佩戴在手臂上,或制成香袋佩挂在身上,也有人将其插在头上 。其实,宋元之后,重阳节佩茱萸的习俗逐渐少见了 。究其原因,大概是人们内心想法发生了改变 。在早期,重阳节人们更在乎的是辟邪消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关注眼下的生活,而且对未来的生活更是充满了期盼,期盼长生与延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