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的文学常识总结 鲁迅药的文学常识( 四 )


1927年1月 , 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 , 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 , 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
1929年 , 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 , 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 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
从1927年到1936年 , 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 , 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 , 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 。
鲁迅的《药》以其深邃的思想内蕴流传于世 , 今天重温这一名篇 , 深为它的人物姓名寓意所折服 , 下面就小说中人物姓名寓意说说我的一已之见 。
华老栓 , 正如周遐先生在《鲁迅小说的人物》一书中所说的“华老栓的名别无多大意义 , 它是从小栓而来的 , 在北方很普遍 , 栓的意思即‘拴’ , 缚系恐怕小孩长不大 , 给取主人公名字 , 有如乡下拴牛绳 。”这是昼遐先生在《鲁迅小说的人物》一书中所说的一段话他和老伴饱经沧桑 , 把生活的全部希望都“拴系”在唯一的爱子身上 , 希望儿子命“栓”体“牢” ,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偏偏以不以老拴的希望为转移 , 小栓患上痨病 , 人血馒头也没有“拴牢”小栓的命 , 华家悲剧的深刻意蕴便通过老拴和小栓两代人取名为“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 。
夏瑜 , 由“瑜”“瑾”都为美玉 , “夏”“秋”相连 , 不难得知“夏瑜”暗指“秋瑾” 。“瑜”是美玉 , 比喻人的美德而夏瑜深陷囹圄 , 却不怕严刑拷打 , 不畏流血牺牲 , “宁为玉粹 , 不为瓦全” , 充分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玉般的品质 。然而“山薮藏疾 , 瑾瑜匿瑕” , 夏瑜身上所表现的革命性的品质也“藏匿”着 , 或者说带着有较为严重的“疾瑕” , 一方面把广大劳苦大众看成浑浑噩噩的群氓 , 把自己看成包打天下的救世主 , 另一方面试图从统治阶级内部寻求支持 。夏瑜是一位“瑕瑜通见”的革命者 , 也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与妥协性的二重属性 。
康大叔 , 他贪婪、蛮横 , 对革命者充满刻骨仇恨 。在他身上既表现出病态社会中少有的健“康”体魄 , 又表现出病入膏肓的不健“康”的灵魂 , 这种“体康心不康”的人物让他姓康 , 是具有讽刺意味的 。
小说中似乎不起眼的人物命名也有其不同寻常的寓意 , 阿义不“义”、“花白胡子”像山羊 , 寓意“软弱可欺”的羊性特征;“驼背五少爷”像鞠躬 , 寓意“不思进取 , 驯服恭顺”的奴性特质 。
另外华老栓和夏瑜的姓“华”“夏”正好构成华夏民族的代称 。本为一家的“华”“夏”两家却相互吞噬 , 华家“栓者”早夭 , 夏家“瑜者”玉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