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文学常识的方案

文学常识中的"死知识",是指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记住的知识,死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看上去是知识,却从来不会考的知识,在文学常识中充斥着大量的此类知识,学生记了好多,到不知道这些压根就不会考 。
另一类"死知识"是指考试时会考,但无需推理和理解,只需硬性记住的知识 。对待死知识,是让孩子花更少的时间去掌握,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做文学常识题时,直接把答案给他们,让他们抄 。
打个比方,假设有道填空题,《语文知识地图》是谁提出来的,你花三个小时又百度又是谷歌又是四处查找,不如直接抄后面的答案--黄保余 。因此,学习文学常识,是要更快地掌握正确答案,然后熟记他,而不是把自己浪费的琢磨答案是什么上 。
比如说孩子上高中以后,他还会考的文学常识会考外国文的增多,考什么?很多的时候是考《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个人认为孩子看那本书兴趣也不见得大,看了那本书也不见得能答上题 。我采用的还是那个笨办法,直接把历年考的题我们早就整理完了 。
你就拿过来,保尔什么性格特点?那段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追求?照着答案熟悉一下就成 。但不建议为了考一个知识点,去让孩子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如果孩子真喜欢的话,那跟考试没关系,那是孩子的爱好到那一步了 。
任何知识都不可能有捷径 。
不过你若是想单纯地了解一些常识,倒是可以看看相关的文学史 。比方说,你想知道些现代文学的知识,那就看看现代文学史,一本文学史,基本上涵盖所有宏观的知识 。
如果你想真正学到点东西,那么建议你可以挑你喜欢的作家,看看其主要作品,特别是散文随笔,这些读起来既轻松,又长见识 。我比较推荐周作人和林语堂的散文,他们俩的散文读来很轻松,没有古奥艰涩的东西,从文学、史学、哲学到生活,到人生,点点滴滴,肯定你能有所收获 。
快速记忆文学常识的方法有:

(1)联系记忆法
背诵作家的名和字(同义和反义关系)、“前四史”(联系朝代顺系)、“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书名大多有批判揭露字眼)等以课本为纲,进行适当的延伸 。作家作品的考查,近几年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以课本为主,在课本的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 。
(2)再现形象记忆法
背诵时可在脑海中再现作者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
(3)科学记忆法
由于文学常识、文体常识试题涉及面宽,老师要注意帮助考生科学记忆 。运用定时快读记忆法、互相提问记忆法、及时复习记忆法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再做相关试题,肯定会取得好效果 。
在记忆和学习过程中,如果选择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记忆方法会让我们的成绩提高很多 。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同学们不断的积累、总结的 。更多咨询内容请关注青岛一对一辅导网 。
一、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 。
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
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
二、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 。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 。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
三、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 。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我们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 。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比如用一两个月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按朝代顺序每天记一两个作家或几部作品),用一个月记忆外国文学史,再用一个月进行第二轮的复习,而在每一天的复习之中,先回忆前一天的内容,再记忆新的内容,这样大循环套小循环,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记不住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