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常识心得体会 中医常识和心得体会论文( 三 )


问诊应讲究技巧,跟师学习就要学会老师问诊的方法和技巧,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 。初上临床时往往按西医询问病史的方法求全求细,可是问过之后头脑中却一片茫然,后来不断地模仿老师问诊才有所体会 。
中医问诊有主有次,有取有舍,全凭医生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功底 。问诊主要是确诊某病某证或排除某病某证 。
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 。如浮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 。
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表 。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石沉水底 。
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 。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沉、 。
跟师心得(一)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
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
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 。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
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跟师心得(二) 中医临床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如何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并很好的掌握,是每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生期盼达到的 。
但是学生进入临床后发现临床学习与理论学习有很大的差别,一时很难掌握,总有每天看病抄方匆匆忙忙但收获甚微的感觉 。跟师学习这么多天,下面结合我的学习经验谈谈在临床中如何跟师 。
一、要注意培养动手能力 。中医的动手能力,即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
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取代的“高级技术” 。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 。
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的东西 。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