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急救基本常识 医学急救基本常识( 四 )


什么叫猝死? 平常“健康”人,或者病情基本稳定的人,突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叫做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把从发病到呼吸心跳停止在6小时内死亡的病例,定为猝死 。
猝死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急性发作所致 。冠心病引起的猝死有70%发生在院外 。
猝死的病人,神志丧失、颈动脉波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双侧瞳孔散大 。猝死的病人是可以抢救复活的 。
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就地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术 。在4-6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为50% 。
开通气道:仰头举颌(颏)法,先清理口腔异物(呕吐物、血块等)去掉假牙,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处,抬起下颏,使头后仰,一手托颈后,头后仰的程度以下颌和耳垂的联线与地面垂直为宜,后仰不要过度 。判断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 。
看:胸部或腹部有无起伏 。听:口、鼻有无呼吸声音 。
感觉:口鼻有无气流溢出 。高声呼救 伤病者对轻拍、呼唤无反应,表明其已丧失意识,立即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呀!救命啊!” 若有他人,先拨打急救电话,后参与共同现场抢救 。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员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 。口对口人工呼吸:放在前额的手拇指和食指掐紧鼻孔,将口包住病人的口,先深呼吸一口,然后吹2次气,吹气时不要用力过猛 。
吹气后,病人胸部有起伏说明人工呼吸有效 。如颈动脉搏动消失,既可以认定心跳停止(颈动脉位置在喉结旁2-3厘米处) 。
心外按压: 按压部位:前胸正中,胸骨下1/2处 。按压频率:每分钟60-100次 。
按压深度:3-5厘米 。按压手法:一手掌放于胸骨下1/2处,手掌与胸骨平行,另一手重叠在手背上,两手指交叉抬起,脱离胸壁,双肩绷直,双肩垂直在胸骨上方正中,以肩、臂力量向下按压 。
注意事项: 1、心外按压要不间断进行 。2、垂直用力向下,不要左右摆动 。
3、向下按压和放松时间均等 。4、放松时手掌也不要离开胸壁 。
如呼吸、心跳停止,人工呼吸、心外按压时要同时进行 。吹气时,停止按压 。
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一人做:按15:2的比例进行,即先吹两口气,然后胸外心脏按压15次 。
周而复始,直至有人接替为止 。二人做:按5:1的比例进行,即一人吹一口气,一人心外按压5次 。
吹气的时候,停止按压 。心外按压时不要吹气,两者可轮换进行 。
直至专业急救人员赶到为止 。自救互救的同时急呼120 。
现场急救 第一目击者(first-Responder): 急救现场强烈呼唤“第一目击者”,那么什么是“第一目击者”呢?就是经过短期培训,掌握相当医疗常识,甚至获得相关培训证明者 。急救现场主张第一目击者实施救治 。
美国约二亿人口,有7千万人接受过正规的急救培训,比例约为4:1,美国的急救电话为911,美国的公共场所配置除颤器 。挪威把心肺复苏纳入了中学课本 。
在德国,不会止血包扎不发驾驶执照… … 急救面对着社会的各个层面,也涉及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随着人类近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扶摇直上,急救早已不单单是简单的止血包扎等外伤的处理了,而是着重对民众普及以心肺复苏为基本内容,并辅以创伤救护的知识技能的培训 。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医学急救界正式向社会提出了开展“第一目击者”的普及培训教学,以争分夺秒不失时机地在现场抢救因危重急症或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危在片刻的伤病人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心脏病急症及其他危重急症绝大多数是发生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现场急救争分夺秒,在医务人员赶到之前,“第一目击者”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
现场急救目的与原则: 1、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 。2、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 。
3、减轻病痛,减少意外损害,降低伤残率 。1、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 。
摩鼻洗鼻 益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 。
意思是,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利,鼻的嗅觉才能灵敏 。冬季冷风一吹,许多人便不断打喷嚏,流清涕,出现咽痛、咳嗽等伤风感冒的症状 。
摩鼻为了预防伤风感冒的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可以经常摩擦鼻部 。摩鼻的方法是:用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