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高考作文指导( 二 )


03
思维发散
孔子的“天人合一”观念本身有其深刻蕴意 。孔子既然把道德本体化 , 那么 , 他的“天人合一”观念 , 就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 , 他的“天”就是道德 , 是人的内心外化出去的“天” , 因此是人和道德的自我同一 。可见 , 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不同于道家的“天人合一”学说 , 但它也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一种很有深度的感悟 。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提醒我们 , 人和外部的世界——包括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之间要处理好关系 。他把整个世界完全看成是一个道德的世界 , 道德化的世界 , 也是一种美好的世界 。所以 , 人和这个世界应该是同一的 , 这个同一是道德的同一 。因此 , 孔子的学说最后归结到:人与人之间都应当是和谐的、和平的、友爱的 , 未来的世界前景是“大同”的 。这都是非常美好的道德体验 。所以 , 今天要是用“科学的观念”来研究儒家的道德学说 , 则会发现 , 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 , 是过于理想化的 , 是一种道德的“乌托邦” 。(《道德体验论》刘惊铎著 , 人民教育出版社)
运用方向:⑴自我同一;⑵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⑶和谐、和平、友爱;⑷道德的“乌托邦”;⑸理想与现实;⑹认识和实践;⑺道德和人生;⑻道德境界;⑼生存与价值 。
04
拓展资料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 , 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此地既然有山 , 有水 , 有树 , 有竹 , 有花 , 有鸟 , 每逢望夜 , 一轮当空 , 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 , 上下空蒙 , 一碧数顷 , 而且荷香远溢 , 宿鸟幽鸣 , 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 , 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 , 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2.李苦禅便经常对儿子说:“人 , 必先有人格 , 尔后才有画格;人无品格 , 下笔无方 。秦桧并非无才 , 他书法相当不错 , 只因人格恶劣 , 遂令百代世人切齿痛恨 , 见其手迹无不撕碎如厕或立时焚之 。据说留其书不祥 , 会招祸殃 , 实则是憎恶其人 , 自不会美其作品了” 。(《李苦禅教子故事》)
3.清代诗人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 , 可他非常谦逊 , 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 , 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 。(《独具个性话书斋》)
4.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 , 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 , 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 。(陈钢《钢琴家的脚》)
5.“作家的作品要能够相当强烈地打动读者的心胸 , 只有作家所描写的一切——情景、形象、状貌、性格等等能历历地浮现在读者的面前 。”(高尔基语)
社会评论型高分作文的常见结构
第一段:由别的话题过渡到社会现象 , 并摆明态度 。
第二段:概括性地联系材料 , 过渡到举例摆现象证明普遍性 。
第三段:摆现象证明普遍性(若议论较多可以分段)
第四段:过渡到危害分析
第五段:分析危害或者原因
第六段:过渡
第七段:谈解决方法
05
例文参考
传统与传承
风清月白下的赏桂思亲 , 意趣不再;河浪拍岸中的悼古思今 , 涵蕴渐远;爆竹声声里的团圆重逢 , 欢乐已淡……现代人 , 中秋时分又有几人观月怀远 , 怕只有窝居在钢筋水泥的框架中 , 独啃风味更浓 , 情味已淡的月饼罢?春节佳际又有几人携手足揽妻儿共享天伦之乐 , 怕只有跑前忙后打点忙碌的生活罢?面对此景此情 , 我不禁困惑:传统 , 我们要传承的究竟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