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高考作文指导( 四 )


最无法忘记的是“三五之夜 , 明月半墙” , 总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向往 。似月光下的一张网 , 只要在有月的夜晚 , 我就无处可逃 , 月已无法走出我的心底 , 我也无法走出月的辉光 。
没有月的夜晚 , 我是孤独的 , 没有人能够捕获我心灵的愁苦 , 没有“月”的夜晚 , 我的一生是黑暗的 , 太阳的光永远撕不开孤寂的夜幕 。我需要有月的夜晚 , 中国更需要一轮“明月”照彻前方的道路 。
〔点评〕本文标题新颖 , 选材上独特 。乍一看 , 月似与传统文化风马牛不相及 , 细读之 , 琢磨之 , 才明白作者行文的妙处 , 月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情结 。文章开头由李白之月写起 , 写尽了古代文人的望月情怀 , 又自然的与今人的“忘”月作比 , 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相信中华民族嫦娥奔月梦想的实现应该是指日可待 。
守望·腾飞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或许 , 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 , 但是 , 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 , 是否也一去不复返?
春花秋谢 , 雁阵南移 。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一路走过来 , 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 , 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 。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 , 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 , 晚清末朝的统治者太软弱 , 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 , 风风雨雨 , 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冢 , 怀抱传统经典 , 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
时至今日 , 远去了刀光剑影 , 逝去了血雨腥风 , 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 。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达地泛滥成灾 , 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 , 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 , 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 , 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 , 也比七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 , 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 。
难道 , 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 , 奄奄一息?如果是那样 , 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 , 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 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 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 , 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 。
欣喜的是 , 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 , 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 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 。于丹的论语“心得” , 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 , 片片感人 , 剧剧精彩 。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 , 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 。
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 , 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 , 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 。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 , 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 。
“盛世歌者萧条人 , 怅望千秋一掬泪” , 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 , 驾起历史的罡风 , 仰天长啸 , 看巨龙腾飞!
「点评」行文上的非凡气势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 , 开头以引用歌词引发对传统文化的现状的反问 , 然后纵横古今 , 侃侃而谈 , 至结尾与文题紧紧照应 , 可谓一气呵成 。
中国传统文化高考作文指导2
一、本次习作有四点要求:
1、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 , 整理一下 。
2、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 , 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
3、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 , 将习作进行相互交流 。
4、交流之后 , 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 , 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