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科普小知识 卫生学的科普小知识( 三 )


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
一、饭前、便后要洗手: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一马当先,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到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来完成 。
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 。
指甲缝里更是细菌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 。另外有人作过一个试验,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层卫生纸,痢疾杆菌还能渗透到手上,痢疾杆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 。
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 。因此,手是很脏的 。
而且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执行任务,手经常接触一些物品,都会把手弄脏 。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实际身体内带有病毒者,常常把致病微生物传播到各种用品用具上,当健康人的手接触后,致病微生物便来到你的手上 。
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就可以把细菌带入口中,吃到肚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菌从手来,病从口入” 。所以要养成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劳动后洗手的习惯 。
洗手可除掉粘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洗,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 。洗手中应注意不能几人同用一盆水,以免交叉感染,互相传播疾病,时间应超过15秒 。
二、不随地吐痰、甩鼻涕: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借咳嗽动作排出体外 。吐痰人人皆会,但不一定都具备良好的吐痰方式 。
有些人不注意保持环境,有痰随地吐,鼻涕甩一地,既影响卫生又有损个人形象 。有些所谓“爱卫生”的人,将痰吐在地上,用脚上穿的鞋一抹,以为看不见痰迹就算干净了,就不妨碍卫生和健康了 。
殊不知痰液中含有几百万个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 。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如肺结核、流感、流脑等病人痰液里的细菌和病毒更多,前期流行的“非典”更是如此 。
有人检验一口痰,发现含有几十万个细菌 。在人们最讨厌的肺结核病人的一口痰中,能找到几百万个结核杆菌 。
如果把谈液吐在地上,当痰液干燥后,细菌便随尘土飞扬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样的尘埃,就有可能得呼吸道疾病 。因此,人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
有痰要吐在痰盂里,痰盂要每天定时刷洗 。在没有痰盂的地方,应把痰吐在废纸上包起来,然后扔进纸篓或垃圾箱里,自觉作到不随地吐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
三、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 咳嗽和打喷嚏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足为怪 。但是,不注意场合,面对别人或食物打喷嚏则是一种既不卫生又不礼貌的不良行为 。
据调查,一声咳嗽可喷射出2万个很小的飞沫,一个喷嚏射出近100万粒的飞沫 。而且飞沫喷出的速度很快,不到1秒就可以飞出4.6米,顺风的话可达9米之遥 。
鼻腔和咽喉部是细菌、病毒聚居最密的地方之一,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一个喷嚏喷出的病菌可高达8500万个,这些微小的飞沫可长时间地在空中漂浮游动,在无风的室内可以漂浮30——60分钟,漂浮时间长者可达30小时 。
飞沫的水分蒸发后,细菌和病毒又随尘土飞扬,继续危害人的健康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就有15种是借助空气传播的(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支原体肺炎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