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渊博的猪故事 孔子知识渊博的小故事( 四 )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的头,而且他的论点好像是正确的 。」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 。”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 。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 。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 。”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 。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 。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 。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 。”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 。”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 。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 。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互发皋菏薤孤鸽酞龚喀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 。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 。”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 。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 。”
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 。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 。”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 。”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 。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 。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 。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 。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 。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 。”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