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育儿常识十一月 大班开学育儿常识( 二 )


教研组的实践活动也形式多样,我们每月制定详细的课题内容和下月的重点课及组内的交流课 。然后老师间相互听课、评课,讨论各自的优缺点使大家在课题教学中有一定的提高 。
十二月份我们级组以影子为主题开展了教学活动观摩,意在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关于整合问题的思考 。吴菁老师的《剪影》、华筱懿老师的《镜子和影子》、戚怡老师的《影子变变变》、张静老师《总是和我在一起》 。
我们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置于一个相同的主题背景下实施,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态度、能力的有效整合 。通过教研我们认识到整合和综合的区别,开始以整合的思想实施新教材 。
在每一个活动设计中,都能看到教师打破分科教学的传统观念,把各领域的内容自然、合理的融合在一个活动中 。而且,有意识的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教室的每个角落,甚至渗透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 。
但是在实施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对整合与综合的区分不足,时常会发现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过程犹如一个大拼盘 。整合是有机的联系,而不是简单的拼盘和叠加 。

这就需要教师学习选择课程、优化课程、平衡课程,在实践中继续反思累积更高层次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投资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教师间的互动,使得个人经验和思考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 。
二、开展课题研究,促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孩子的现状,促孩子的发展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所在 。
我们根据家长的需要和幼儿入学“难”的现状,提出了《幼儿入学前家长的心态和准备情况调查》研究 。期初,组织教师学习、了解研究内容,做好对家长的前测工作,明确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针对课题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的子课题,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以下四个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大班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 。
开学初中组织的“幼儿入学准备系列活动——入学准备的核心工作”的座谈会引起了家长强烈的共鸣 。我们特邀了既是家长又是小学教师的黄逸茗妈妈来做专题讲座,从入学心理准备和物质文具准备两方面对家长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
家长们从中了解到幼儿入学面临的两大障碍:一、能力发展水平低 。二、社会适应能力差 。
我们也从中得到两点关键性的启示:一、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原因 。二、幼儿入学准备应该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方面更要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交往、合群、合作等),因为它内在影响幼儿的行为 。
新年的气氛已笼罩着大街小巷,我们这学期的教研工作也到此告一段落,在这最后的几天,教师们仍不忘工作,兢兢业业,埋头于园本课程的修改、资料的整理和网络的学习之中,我们相信,在这群勤于学习、奋发进取的老师努力下,我们的教科研工作一定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出色!回顾这过去的2004~2005学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我跟幼儿取得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心中充满感激 。我要感谢我班的幼儿,是他们让我感到工作中不断成长的快乐和对自己逐步建立的自信,是他们让我找到作为班主任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是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的火花 。
我要感谢在座的领导和同事们,是你们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我榜样的力量,是你们在平时班主任经验交流中语重心长的嘱托,让我深深 。
育儿知识《大班幼儿园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前准备教育》
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 。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让孩子多识些字,做些数学题;有的家长说,快上小学了,孩子还那么贪玩,是否该将家里的玩具收起来好让孩子收收心;还有的家长问是否要把孩子转入小学学前班去学习……下面让我们听听方老师怎么说 。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孩子在幼儿园得到老师和保育员的精心照料,而到了小学,许多方面都要求孩子自我管理了 。如课间10分钟,需要孩子自己安排活动,包括喝水、上厕所等;在幼儿园孩子们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是寓学于玩的,而到了小学则是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了;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 。还有,孩子每天早晨入园时间往往不是限制得很死,但到了小学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 。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一个坡度,要求孩子去适应一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 。为了减缓这一坡度,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在大班阶段家长就要加强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