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反常识作文素材 科技常识作文素材( 三 )


二、外界攻击说:在三千万年前,有一批来自银河系之外的高智能外星人光临了地球 。他们使用了一种能量极为密集的武器,对地球上的各种生物进行了残忍的大扫荡 。这次扫荡之后,生活在陆地上的所有高级生物全部灭绝,只留下一些单细胞生物和一些生活在深海中的物种 。由于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外星人存在的证据,因而这种假说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科学幻想 。
地球上至今最成功的一种动物要算是恐龙了 。
恐龙雄踞地球有1亿年之久,种类繁多,水里、空中和陆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恐龙在中生代极之繁盛(中生代,即距今1亿8100万年至距今6300万年的一个地质年代),而恐龙在中生代末期时绝种,从地球表面消失 。
差不多同一时期,地球上所知动植物种类,也有一半灭绝 。这样数量庞大的生物灭绝,发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自然引发 起各种不同的猜想和假设 。
有人认为,恐龙绝种可能是因为它们已过度发达,身躯体积和神经系统不相称,使它们反应迟钝、觅食困难,更要面对当时出现的较小、较灵活的哺乳类动物 。有人认为,当时部分恐龙所依靠维生的植物,进化成开花植物,恐龙适应不了,终致饿死 。
这个物种大量灭绝的时期,正好是中生代的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和新第三纪(Tertiary Period)之间,所以又称C-T灭绝现象(C-T Extinction) 。无巧不成书,在这个远古的年代,地球的岩层里,夹上了一层不薄的红棕色黏土 。
地质学家在世界多个地方,例如意大利、法国、突尼斯、丹麦和新西兰,都能找到这种夹在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岩层之间、质地较细的黏土,而从这层黏土的厚度,估计这层黏土沉积而成的时间并不长,只在以百年计的时间内便形成了 。美国一位物理学家艾弗里斯(L.Alvarez)和他的地质学家儿子,假设这层黏土的来源,并非地球物质沉积而成,而是当时连续不断落到地球表面的一些微陨尘 。
假如他们的假设成立,这层红黏土里铱(Iridium)的含量,应比地球其他岩石要多 。分析结果证实,这层黏土里铱的含量,比其他地质的岩石,高出30~160倍等 。
这项结果支持了艾弗里斯的假设,即这层沉积物来自太空而非地球 。不断沉降地面的微陨尘,又怎样能导致当时地球生物,包括恐龙的大量灭绝呢?科学家初步提出的答案,是将那些铱带到地球的不是微陨尘,而是一个体积庞大的物体,一如现今我们所知的小行星 。
这一颗小行星和地球碰撞,冲击起大量尘埃,遮天蔽日,令到晨昏颠倒,生态失去平衡,甚至使地轴倾斜角度改变,以致气候巨变 。如果我们单要解答的问题,是恐龙为什么会消失,或许可以采纳恐龙过度发达、或恐龙蛋给纤小灵巧的哺乳类动物吃光等等的理论,可是当我们发现连当时白垩纪末海底的物种也消失净尽时,就难免对上述理论提出质疑 。
只有一种全球性的灾难,才能留下这样深远的影响,而科学家相信,一颗撞落地球的小行星,就是理想的答案 。有些科学家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手上更有古生物学和化石作证据 。
他们认为大规模物种灭绝是周期性的,而这周期大约为3000万年 。美国两名科学家,追查过去2亿5000万年间600种海洋生物的演变和灭绝,发现每隔2600万年,海洋生物中便出现一次大规模的绝种现象 。
既然每隔一段时间,地球上的生物便遇到一次灾劫,有什么自然现象,可以解释这个周期性呢? 上面提过小行星撞击地球,破坏生态平衡,导致恐龙绝迹 。但是飞近地球而体积庞大的小行星不多,况且要使它带来的铱,分布在地球各处,这个撞击地球的物体,假如有5~10千米的直径,也要以每秒60千米的高速撞击地面,小行星在运行时并没有这样高的速度 。
科学家于是将注意力转到彗星 。彗星源于何处?早于50年代,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J.Oort)已经提出彗星云的学说 。
奥尔特统计过彗星的轨道,认为离太阳5万个天文单位处,有一个好像壳一般包围着太阳系的彗星云,里面有大约千亿个彗星的核心,这些彗星的核心受到其他星的引力扰动,便会脱离彗星云,有些会飞向太阳,让我们见到,有些则可能消失于星际空间 。为了解释物种灭绝的3000万年周期性,科学家提出一个类似的假设:在奥尔特的彗星云和冥王星之间,有一个藏量更丰富的彗星云,里面有1万亿个彗星体,只要受到骚扰和适当的推动,便会“跌”入太阳系内部,有些彗星的轨道,假如是和地球相切,便会有机会变成轰击地球的太空炸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