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事迹有感心得2021

一个群星璀璨的榜样群体 , 一个个故事 , 再现了榜样是怎样炼成的 , 诠释着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实干担当、勤勉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 , 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榜样6》事迹有感心得2021最新 , 欢迎阅读!
《榜样6》事迹有感心得【篇1】
暮色正近 , 水汽顺着草根儿往上爬 , 月儿悬在半空 。月下一壁山崖 , 如一把刀平切下来 , 草木不生 。再往下 , 隐约有一个人影从山腰向那壁上缓慢挪动 。
“那个就是黄大发 。”同行的遵义市播州区委组织部的一位同志笑道 , 一行人便从山脚追将上去 , 没几步 , 露水便将鞋面打得湿透 。抬头看黄大发 , 他却已经驻身 , 一支烟噙在唇间 , 喷出的烟雾使他的面目更加模糊 。
及至近前 , 黄大发未等众人喘口粗气 , 复又转身向上攀去 , 只隔着几人看见他头发灰白 。再行十几分钟 , 竟见到一片稻田 , 如阶梯般层层叠在这陡坡上 , 正讶异间 , 却见稻谷掩映间一条石渠蜿蜒曲折 。
溯渠而上 , 便到壁立处 , 这渠便从这绝壁中穿凿而来 , 如一条链子挂在人脖颈处 。“这就是大发渠 。”同行者介绍 , “这是草王坝的救命渠!”
老人蹲下身去 , 撩一捧清水起来 , 招呼采访人员 , “这水能喝嘞!”话匣打开 , 老人讲起这渠的来历 。“‘山高石头多 , 出门就爬坡 , 一年四季包谷沙 , 过年才有点米汤喝 。’这首民谣一直唱到1995年 , 那时候的草王坝 , 没水、没电、没路 , 群众一年到头吃包谷饭 。”
与草王坝缺水的窘境相比 , 几公里外的野彪村却水源富足 。只可惜两村之间被大山绝壁隔断 , 草王坝只能望水兴叹 。1959年 , 23岁的黄大发被推选为村里的大队长 , 立誓修渠引水 。

然而 , 10余年的修渠 , 测量靠竖起竹竿 , 两边人用眼睛瞄;没有水泥 , 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 。“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导洪沟、分流渠 。”洪水一来 , 几下子就把沟渠冲垮了 。修修补补十几年 , 水就是进不了草王坝 。村民们心灰意冷了 , 纷纷打起退堂鼓 , 修渠的事情一搁就是十几年 。
在一次全乡大会聚餐时 , 一个干部打趣黄大发:“黄书记 , 是大米饭好吃 , 还是你们草王坝的包谷沙好吃呢?”1989年 , 已是53岁的黄大发 , 向组织申请到乡水利站跟班学习 。“三年时间 , 掌握了修渠的技术 , 摸清了其中的奥妙 。”
回村再开动员会 , 有村民抵制 , 为首的就是黄大发的舅公杨春发 。“大发 , 你要把水引过来 , 我拿手板心给你煮饭吃 。”但会散后 , 杨春发还是悄悄将39元钱塞进黄大发的手里 。
几斤黄豆、几只鸡、几斤蜂糖 , 陆陆续续凑到村干部手中 , 以便黄大发和村干部们拿到场口卖了换钱买材料 。1992年春 , 水渠动工 。
每天 , 2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到山崖 , 施工队在前面用油钻机凿石壁打槽 , 村民在后面跟着填土方 , 干得热火朝天 。
道路不通 , 是制约修渠的一大困难 。有一次 , 黄大发去城里拉水泥回来 , 到离草王坝30公里的地方突然下大雨涨水 , 车陷入泥潭 。天又黑了 , 黄大发怕水泥被偷 , 就睡在水泥上 , 淋了一整夜的雨水 。第二天 , 黄大发在附近通过当地村支书找来十多个人帮忙 , 才把车推出了泥潭 。水泥运到村里 , 村民们又用背夹 , 一袋袋步行六公里爬坡上坎背上大山 。
擦耳岩是水渠最艰险的一段 , 壁立千仞 , 看着就叫人两腿打颤 。黄大发们硬是靠着风钻和钢钎、二锤这些简单工具 , 在离地面高近300米的悬崖上开凿出一条长170米的水渠 。
就这样克服重重困难 , 经过两年多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 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 , 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大渠终于竣工 。那天 , 全村杀猪摆席 , 隆重地举行庆功宴 , 黄大发和村民们都流下了热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