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佛教商业化 如何看待佛教商业化?

佛教呈现出商业化、世俗化的趋势 。佛教是适应现代社会的 。在服务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佛教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一些寺院也存在严重的商业化、世俗化倾向,佛教面临着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 。它制约了佛教的进一步发展 。
佛教商业化现象
比如,其中高门票、灯泛滥、拍卖头香、拍卖新年敲钟权等行为都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 。这种行为本身就与佛教的超然慈悲精神背道而驰 。
【如何看待佛教商业化 如何看待佛教商业化?】要知道,游客进入寺庙后,要给神灵献上一炷香,这种香也是需要购买的 。这么多,一笔额外的费用 。有人说可以从家里带,就不用买了 。但显然,这种想法是行不通的 。因为如果游客自带香火进寺,很可能会受到寺内僧人的质疑 。这样的情况往往让游客很尴尬 。
佛教商业化成因
论佛教的商业化,除了佛教本身的世俗化倾向 。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即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寺庙与周边景区委、地方政府,甚至部分企业之间,因经济原因而产生的矛盾愈演愈烈 。
尤其是因为门票问题,佛教名山和周边旅游景区管委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2009年底,甚至出现了少林寺上市、股份制等一些新事物 。比如:一些有宗教场所的地方,近年来 。一些村民在寺庙门口摆摊 。影响出入境秩序,无证导游拉游客,随便说话,乱收费 。更有甚者,一些导游与寺庙外冒充和尚算命的人勾结,骗游客钱 。
这些现象不仅侵犯了游客和朝圣者的权益 。而且对佛教形象和地区和谐稳定也有负面影响 。以上事件都反映了当前佛寺与当地旅游部门、商业开发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才是深层原因 。

事实上,开发企业和当地政府之间有许多联系 。佛教中的一些资源与当地政府的经济利益有关 。因此,当政府与当地开发商或旅游部门在佛寺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偏向于经济利益 。也就是佛教被地方政府当成了敛财敛财的工具,商业化的情况严重 。
对佛教关于商业化建议
宗教场所要想展示宗教的正面形象,成为宗教旅游的主体,就要做到“三减三增”:
一是积极与企业和社会组织沟通,尽量减少新的商业开发,减少景观中的商业活动和商贩销售,减少以宗教名义和旗号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消费;
二是要增加宗教文化传播和体验活动,增加宗教慈善活动和组织,增加宗教团体与普通信众和游客面对面的讲座和解答 。
对于正在开发和未开发的宗教场所,可以提倡“三零”理念 。这个概念是厦门南普陀寺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最先倡导的 。一种是零经济,不主动向信徒收钱;第二,零生意,不参与任何商业活动;第三,零门槛,对信徒没有信仰门槛 。
在促进宗教旅游的发展中,不应过分重视“发展”及其经济功能,而应重视“可持续发展”及其文化功能 。使佛教能够回归它的本真,僧人诵经,衣着朴素,伴着有节奏的木鱼和悠扬的钟声,能够安宁和自由远离红尘;信客捧着虔诚的心来,在寺庙求得那份心中所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