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冥王星会被开除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为何冥王星会被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里除名?

冥王星的发现
冥王星于1930年被发现 。当时科学家们认为它是一颗巨大且遥远的天体,兴奋地将它列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
但在其后的70多年里,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尤其是望远镜技术的巨大进步,外太阳系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才发现冥王星并不是是我们原来想象的模样 。
首先,我们发现冥王星的轨迹不符合行星的传统定义 。我们一般认为行星拥有近圆形的轨道,且大致与太阳系的平面对齐,然而冥王星的轨道和太阳系有一个夹角, 且它的轨道是椭圆的,有时甚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
其次,到了20世纪70年代,我们又发现冥王星比预想中要小得多,它的质量甚至只有月球的六分之一 。
最后,由于在冥王星的轨道附近发现了很多大小不一的天体,从1992年开始我们对冥王星作为行星的争议就更大了 。
这些大小不一的天体就像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一样,再次革新我们对太阳系的认知 。
【为什么冥王星会被开除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为何冥王星会被从太阳系的九大行星里除名?】小行星带
在18世纪末,人们发现了天王星,掀起了天文学上的行星大变革,因为这是人们首次发现除了五大行星外的行星 。在此之间,人们认为不会有更多的行星存在 。

自此以后, 越来越多的行星被发现,其中最著名的有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和婚神星,它们都是在我们所谓小行星带上发现的 。
在19世纪初的西方科学教科书上,它们被统称为行星和现在知道的八大行星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到了19世纪中期,海王星也被发现了 。然后仅仅数十年期间,我们发现了更多的行星,到1860年又发现了100多个行星 。
于是,我们才第一次意识到需要给它们重新分类,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由此而来,其中的所有天体都称为比八大行星低一等的小行星 。
柯伊伯带
现在我们知道海王星轨道外同样有一个小行星带,我们将之称为柯伊伯星带,冥王星也在其中 。
柯伊伯星带越来越多冰冷天体被发现,厄里斯、塞德娜、妊神星 、鸟神星……
2005年,人们又在其中发现了阋神星,它看起来比冥王星还大,当时有人甚至希望将阋神星命名为第十大行星,但更多人却认为同一片区域内有如此多与冥王星相似的天体,就意味着冥王星不是行星,而应该是某种新的天体 。
于是,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终于行动了 。他们觉得有必要重新定义行星,以划分发现的这些天体 。

行星现在的定义
最终确定行星的归类条件有:
(a)绕太阳公转轨道运行;
(b)自身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刚体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近球体形状;
(c)必须清除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
冥王星满足前两个标准,却未满足第三个,这意味着它不能被视作一颗行星 。
于是,委员会又创建了矮行星一词,用来描述冥王星这样的天体——虽然来绕太阳运转,质量也足够大能使自身维持近似球状的外形,但其轨道上还留有其他天体 。目前,太阳系中有五个天体被归为矮行星:冥王星、阋神星、谷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当然可能还会发现更多 。
有些人为冥王星被降级叫屈,但这其实的人类认知进步的表现 。分类是人类最的一项能力,有了分类才能化整为零,化繁为简 。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冥王星由于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所以人们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 。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中,它也仅仅是一个光点 。当时人们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认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因此将冥王星归为大行星 。
冥王星直径2301千米,是柯伊伯带的主要天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远日点约为74亿千米,近日点为44亿千米,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是日地平均距离的40倍,绕太阳一圈需要漫长的248年 。
2005年7月,科学家发现了太阳系中最大的矮行星、直径2326±12千米的阋神星(Eris) 。阋神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27%,比冥王星重约27% 。

由于阋神星的体积比冥王星大,曾经被考虑接纳成为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 。但是柯伊伯带发现的天体数量已经超过1000个,实际的天体数量可能超过十万个,而且有一些是与冥王星大小相近的天体 。如果全部接纳为行星的话,太阳系的行星家族将不断扩大;如果不接纳,天文学家就不得不对行星的定义做出明确界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