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人花费十年时间 电钻多少钱

水是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活和水源息息相关 。而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有很多的土地十分的肥沃,自然资源十分的丰富,但是同样有很多地区的水源是十分紧缺的 。身处中原地区的河南也没有幸免,我国河南林县今天的林州市,在没有修建红旗渠之前,曾经就是一个十分缺乏水资源的地区 。曾经的林县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老先生早上出门挑水,天色昏暗之后才回来,儿媳结果水桶不小心打翻了水桶,致使水洒落在地上之后,当天夜里便是因为对家人的愧疚选择了上吊自尽 。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假无从考证,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的林县有多么的缺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红旗渠便应运而生 。但是这场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在修建的时候却是有着诸多的困难 。那么在修建红旗渠的时候,林县的百姓和政府官员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些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除了出现了诸多的英雄人物之外,是否有人拖后腿阻止红旗渠的修建么?
林县的过往 红旗渠势在必行历史就是一本巨大的书籍,翻开林县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成功地修建红旗渠之前,林县反复出现的一件事情就是旱灾 。对于林县的老人而言,他们至今都深深地记着林县对于旱情标榜的五个等级,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 。光看这五个等级,我们说实话没有多少的感触,但是在林县境内立着许多关于明清时期记录当时旱情的碑文 。而碑文上记载的事情,则是会让我们痛彻心扉,所有的碑文对于旱灾所带来的惨烈后果都有着极度相似的描写,林县当时因为旱情的缘故,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出现了五次 。
红旗渠
林县当地一些山村的百姓平日里根本不会选择洗漱,只有在庙会、婚丧嫁娶等大型活动的时候才会舍得用一些水去清洗自己 。但是即使是在这个时候,当地的百姓依旧是会选择将这些水不断地循环利用 。洗漱的水都是大家不分先后的轮流使用,如果实在是脏得不行的话,也只会等待水沉淀下去,根本舍不得重新打一盆水进行洗漱 。洗漱完后的水,他们还会用以灌溉庄稼,想尽一切办法的让水将它所有能做的事情做一遍,将那一盆水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 。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和林县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 。因为地处华北地区的地震带,所以当地的地壳断层多、裂隙多,石灰岩和溶洞广布,这也就导致当地的地表水源极易散失 。所以,虽然林县位于中原地区,但是却“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 。林县在有了红旗渠之前,权限百分之九十六的地区全部都是光岭秃山,一眼望去灰蒙蒙一片,缺乏生机 。
缺乏水源也就导致了林县几乎在所有的时期都是十分的贫困,惨淡的景象可谓是触目惊心 。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因为旱灾的缘故,所以当地的百姓在食物上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最终导致整个林县又一万零八百户的人家选择背井离乡逃荒去了,在这一年仅仅是饿死的人就有一千六百五十人之多 。
红旗渠
林县在解放之前,全县有着四十万左右的人口,而这四十万左右的人之中有着二十八万左右的百姓,想要获得水源就必须要走几里甚至二十几里山路挑水吃 。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时候,我国各地又是出现了重大的危情,林县所面临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整个县城的河道全部干涸断流,水库之中都已经是没有了一滴水的存在 。在这个时期的林县,百姓们不要说是灌溉庄稼增加家中的收入了,就连每天最基本的饮水都无法满足 。
虽然在解放之后,党组织帮助当地的百姓在林县的地界之内,打了两千余口水井,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水现状,但这对地域广阔的贫困山区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林县百姓的日常所需 。一天不解决林县水资源匮乏的问题,林县就一天没有出头之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的县委县政府每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最终经过县委县政府的反复论证,林县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引山西平顺县境内的漳河水入林县 。

按照林县政府官员的计划,这项水利工程将会花费五年左右的时间 。这五年的时间,林县不仅要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并且还会重新修整整个林县的大好河山,让昔日光秃秃的大山成为绿意盎然的峻岭 。这一项水利工程便是被命名为”引漳入林”工程,林县百姓将会众志成城一起改变自己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