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寻找蕲州( 二 )


Fl.HAo22 。CoM

大前年,当蕲州沦落得还来不及打扮的时候 , 有两个外地朋友来蕲州采风 。我带着他们先江后湖地转了一圈 , 然后将他们引领到麒麟山上俯瞰整个蕲州的时候,其中的一位禁不住激动地将两手举起,不停地摇动,说:如此山宠水幸的地方 , 焉能不人才辈出乎?


3


蕲州人才辈出得益于蕲州灵动的山水,这是不可否认的 。但仅仅如此吗?翻开蕲州厚重的历史不难发现,蕲州之所以成为蕲州,蕲州之所以人才济济,首先应该得益于严谨好学的风气——很多人称之为“先前的风气” 。


先前的风气从哪里来的?在蕲州这块厚土上,先后诞生过许许多多的儒学大家 , 仅顾姓大儒就有顾问、顾阙和顾景星 。且顾问和顾阙是为同胞亲兄弟 。他们就是这在里开创严谨治学风气的先贤 。正因为有了他们的标杆作用,千百年来,好学的风气一直在年轮的变换中传承 。翻开《蕲州誌》 , 从“文昌阁”到“浮玉亭”,从“魁星楼”到“状元桥”,我们便能发现 , 这里自古就是一片尊师重教的热土 。


走遍现在的鄂东 , 古存的书院可能只有两处 。一处在新洲,那里有一座“问津书院”,十几年前我曾经去过两次,那时同样破败得一塌糊涂 。前年有朋友告诉我:“问津书院”修得可好啦!这可以看出仍然有人在怀念先前的风气 。鄂东还有一处残存的古书院,叫“金陵书院” 。金陵书院就在我们的蕲州 , 位于麒麟山西麓,原为“金陵会馆”,由在蕲州经商的南京人于明末清初集资修建 , 后于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七年)重修,并更名为“金陵书院” 。


其实,自唐宋以降、然后明清各朝,历史上的蕲州除了金陵书院之外,境内可查的、大大小小的书院却有十三座之多 。具体附录如下 。


凤麓书院:弘治八年(一四九五年),由明朝进士陈大中创办于凤凰山麓 。


阳明书院:由明朝尚书冯天驭创办于蕲州城外熊化岭 。


崇正书院:由明朝大儒顾阙创办于“顾氏松园”之侧 。


学正书院:据黄州简史记载,创办于明朝中叶 。


乾明书院(又名张公书院):康熙三十九年由蕲州知州张士駰创办 。


麟山书院:乾隆十二年由蕲州知州蒋尚徳倡导创办 。


金陵书院:乾隆十二年(一七五七年)由南京商人集资创办 。


月轩书院:道光年间,由蕲州庠生张洪垣在菩提寺内创办 。


讲易庵:明代隆庆年间,由顾问、顾阙两兄弟共同创办 。


Fl.HAo22 。CoM州学:一二六三年,宋安抚使王益创办于麒麟山之阳 。


府学:洪武三年,由蕲州知州左安善创办,洪武九年改名为州学 。


蕲州试院:嘉庆十三年,由知州范宝琛劝捐创办 。


当我录完上述书院,一股肃然起敬的感觉顿时涌上丹田 。试想 , 全国有几处地方能像蕲州这样好学成风呢?蕲州为什么会人才辈出?这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


4


如果能将蕲州的瓷厂重新翻个面,我想也许能将蕲州曾经的辉煌再度地晒出个新样,也许能重新见证上等蕲州的风采 。


在蕲州瓷厂的院内,埋藏着蕲州千百年的历史文化 。这里是蕲州府衙的所在地 。在府衙的旁边,竖立着一座三层的木楼,名曰:魁星楼 。与魁星楼相连的是一座曲孔石桥,这就是蕲州引以为荣的状元桥 。相传在很久以前,蕲州每有新晋进士产生,知州便会召集州内举人,亲自设宴招待,并为新晋进士戴上大红花 , 经状元桥登上魁星楼 。这样的场合我无法去体验,但只要闭上眼睛就能猜想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感受到奋搏进取的荣光了!


在蕲州,每年的六月六号,都是高考学生前往漕河熟悉考场的日子 。在这一天里,都会有一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出现 。早晨七点钟左右,李时珍中学的运动场内便聚集着自发而来的、千百人的送行队伍 。挨至八点一十八分,载着全体考生的数十辆班车开始陆续驶出校门,这时,沿途两旁的烟花与鞭炮齐鸣,一直炸响到二十多公里之外的漕河禁鞭区为止 。五年前 , 我曾经也在这送行队伍里,那泪水禁不住地唰唰地掉下来 。“你为什么要流泪呢?”有人问 。“能不流泪吗?”我反问 。“流泪是什么感觉?”又有人问,“五味杂陈啊……”我几乎说不出话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