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如何养殖鲶鱼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5亩,池深2米 , 水深1.5米,池塘底泥在10厘米左右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2、鱼苗放养:鱼苗放养规格为体长5厘米以上 , 放养密度为500尾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3、饲料投喂:所用饲料主要有2种,养殖前期喂鸡鸭的内脏,养殖后期喂野杂鱼 。饲料在投喂之前需要进行粉碎加工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4、摄食驯化:池塘主养怀头鲶时,在养殖早期应采取摄食驯化的方法 , 先驯化怀头鲶在池塘四边摄食,然后改为在池塘三边摄食,随后逐渐驯化为在池塘一边摄食,最后固定在某一点投喂,这样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 也使怀头鲶规格大小相近而提高养殖成活率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5、日常管理:定期巡塘,仔细观察怀头鲶摄食、活动等情况 ,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怀头鲶食性凶猛,同类间彼此残食的情况比较严重,因此需要定期分级饲养,以减少个体间由于规格相差悬殊而出现的残食现象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懒人怎么养鲶鱼鲶鱼不适合养在家里,在水盆中很难呼吸,水盆过小时还会导致身体弯曲,建议放养至池塘 。
养殖环境:将大小适宜的池塘作为饲养场所 , 池塘要具备排水条件,附近要具有充足的水源 。
建立鱼塘:用水泥砂浆压平鱼墙,底部放一些瓷砖圆柱,供鲶鱼休息 。
放鱼入塘:对鱼塘消毒,待彻底洗净后再放入鲶鱼 。
投喂饲料:鲶鱼达到一定规格后,混合饲喂商业饲料及其它饲料 。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

文章插图
大嘴鲶鱼怎么养1、池塘清整与培育肥水
将池塘水排干至10厘米深时,按每亩用生石灰120公斤化浆泼洒全池,彻底杀灭池内病原体、细菌和寄生虫 。后再注入新水约20厘米深,投资经发酵的猪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50公斤/亩 。7-8天后池水中便出现大量浮游动物 。这时再结合施适量化肥,如过磷酸钙,尿素 , 每亩分别施40公斤、10公斤,再适当加10厘米新水,以刺激浮游动物生长 。
2、大口鲶鱼养殖苗种放养
接着放5-8厘米的南方大口鲶苗 , 每亩放0.3-0.5万尾 。大口鲶苗一般投放3cm左右规格的鱼种,规格再大一点的鱼种成活率相对来说要高些,只要有适口的饵料鱼,不过价格要高些 。规格再小的就是卵黄苗或者开口苗 , 不适宜大塘培育 , 成活率太低 。投放时间在4月上旬,水温在20℃以上 , 每亩投放600-1500尾 , 另外再搭配20cm的鲢 。鳙鱼种30-50尾,用以滤食浮游生物,控制肥水 。
3、大口鲶鱼养殖施肥与投饵
大口鲶在鱼种阶段以水中浮游动物为主食,投喂饵料为辅 。为此根据池水肥瘦情况及时施用有机肥,每次施用发酵粪肥250公斤/亩 , 每隔10-15天施肥一次 。
随着苗种个体逐渐增大,施肥次数与施肥量相应减少,并适当加大投饵量 。先投喂水蚯蚓,进行转食驯化 。随后用鱼粉、蚕蛹、血粉、酵母、小麦粉等原料,用杂鱼浆诱食剂,配制成团状饲料 , 日投4-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15%,一般转食过程5-7天 。转食结束后 , 就用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4-8% 。
4、大口鲶鱼养殖水质管理
大口鲶对水质的要求并不高 , 但良好的水质,丰富的溶氧仍然是大口鲶快速生长的重要条件 。大口鲶苗刚下池时,水位较浅 , 0.7米左右,隔3-5天加新水10-20cm一次,直到加满,之后每周换新水一次 , 换水量20﹪到30﹪,必要时要开增氧机增氧,以保持溶氧充足 , 池水爽活 。每隔20天,全池泼撒生石灰,每亩水面30kg,用来防病 。放养一个半月后水质会变肥甚至恶化 , 此时要定期注入新水,每次加水30-40厘米,使池圹水深保持1.5米以上 。结合用生石灰泼洒鱼池,使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保持25厘米 。
5、大口鲶鱼养殖疾病防治
【如何养殖鲶鱼,如何养殖鲶鱼?】在鱼病流行的7-9月 , 用强氯精挂袋消毒;同时用痢疾灵、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每15天一次 。此法主治烂鳃、腐皮病、白皮病 。如发生水霉?。捎每兹甘蹋?克/)浸洗15分钟 。大口鲶鱼病主要发生在苗种阶段,集约化培育养殖也容易发?。饕撬共?nbsp;, 出血?。德殖?,斜管虫,指环虫 。
水霉病的症状是病鱼体表长有棉絮状水霉菌丝 , 主要是因为操作不当和被寄生虫刺破皮肤引起 。出血病的症状是病鱼体表充血发红,鳃丝腐烂发白,肛门,死亡率较高 。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的症状是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鳃部肿胀,鳃丝粘液增多,体表粘液增多,镜检可以发现 。
这几种鱼病现在都很好治疗,药物种类也很多,基本上各地鱼药商店都可以治疗这几种鱼病 。主要还是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平时对鱼体 。养殖水体和使用工具坚持消毒,严格控制病源传播 。对鱼病,要及时发现,及时弄清病因,及时对症用药,严格按照剂量用药,避免药害 , 避免延误病情 , 尽量减轻病害损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