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风 赏析 搜古诗风


古诗 风 赏析 搜古诗风

文章插图
关于搜古诗风 , 古诗 风 赏析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菲菲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古诗《风》之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2、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3、”此诗为唐代李峤所作 。
4、李峤以“风”为题的组诗共有3首 , 此为其中一首 。
【古诗 风 赏析 搜古诗风】5、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 。
6、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 。
7、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 。
8、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 , 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
9、 “兴、比、赋”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 。
10、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 。
11、“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 。
12、在此处 , 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
13、“解落”,“解”字用得好 。
14、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 。
15、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 。
16、“解”,是细心 , 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 , 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 。
17、风之柔情让人感动 。
18、“能开”,“开”,是唤醒 , 是催生 , 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 。
19、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
20、“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
21、“赋”意指“直赋”“赋陈”,由物即心 , 直面陈说,直接表白 。
22、“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 , “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 , “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 。
23、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 , 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 。
24、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 。
25、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
26、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 。
27、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 。
2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 , 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 , “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
29、综观本诗,诗人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让人真切地感受风之魅力与威力 。
30、以上“赏析”难免存有“就诗论诗”之嫌 , 如果能够结合李峤的另外二首关于“风”的诗文,再联系诗人的平生历练、生活背景与创作情况等,或许会有更为精彩而深刻的解读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