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孩子典故 十个千古教子的典故

【古代教育孩子典故 十个千古教子的典故】

古代教育孩子典故 十个千古教子的典故

文章插图
1、昔孟母,择邻处 。——《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说*就是孟母三迁*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 , 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地方!”2、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断机》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给*吃 。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好教材 , 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 。字文举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灵帝时 , 辟司徒杨赐府 。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 。后辟司空府为僚属 , 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青州北海郡为相 。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 。曹*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 , 迁少府 。因不满曹*雄诈,被奏免官 。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 , 座上客满 , 奖掖推荐,声望甚高 。终为曹*所忌,下狱弃市 。7、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奋 , 读书籍 。——《苏洵二十七方才学*进 。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 。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 , 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风度,著有《嘉佑集》十五卷 。8、如负薪,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负薪*角》汉朝时候*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 , 常常背着柴一边走 , 一边看书 。后来终于得到重用,当上了会稽太守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灵活,在值班*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 , 就免了他*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奋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 , 他把《汉书》*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9、头悬梁——《孙敬悬发》“头悬梁”*是晋朝人孙敬 。孙敬,字文质 , 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 。好学,后入洛阳 , 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然后入学 。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典故 。《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 , 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 , 常常通宵达旦 , 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在房梁上 。打盹垂头*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 , 继续读下去 。10、锥刺股——《苏秦刺股》古时候 , 有一个学者叫苏秦 。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 。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 , 去闯荡天下 。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 。他只能穿着破衣*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 , 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 。妻子见他这个样子 , 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 , 兄弟 , *不但不理他 , 还暗暗笑他活该!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 。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反?。骸捌拮硬焕碚煞颍?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书*,发愤读书 。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 。有一天 , 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 , 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 。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 , 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办法:锥刺股***!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 。他**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自己啊!”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耻辱!”经过“血淋淋”*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 。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生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