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丁汝昌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黄海海战
【丁汝昌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9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大东沟海战 。
是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 , 战争在陆上和海上两个战场全面展开 。随著日本陆军在朝鲜半岛节节北进,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也向北推进到朝鲜半岛仁川至大同江口一带驻泊,企图切断中国至朝鲜的海上运输线,寻机同中国海军主力决战,歼灭北洋海军,夺取黄海和渤海制海权,为实施其在中国渤海湾登陆并进行陆上战略总决战的计划创造条件 。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奉命率舰队主力18艘舰只,护送运输船载陆军4000人至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增援平壤 。次日上午登陆完毕后,舰队准备返航 。11时许,由海洋岛向东北方向搜索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海域发现北洋舰队,随即准备实施攻击,北洋舰队立即启航迎战 。丁汝昌发出作战命令:姊妹舰对舰 , 构成基本战斗单元 , 全舰队一律以舰首对敌;各舰随同旗舰运动 。北洋舰队10艘主战军舰排成雁行阵(横队)迎敌,铁甲舰“定远”和“镇远”居中,左翼依次为巡洋舰“靖远”、“致远”、“广甲”和“济远”;右翼依次为巡洋舰“来远”、“经远”、“超勇”和“扬威” 。在列阵过程中,由于各舰航速不一,北洋舰队的迎战队形实际成为“定远”和“镇远”突前的不规则横队 。另外,巡洋舰“平远”、“广丙”及2艘鱼雷艇位于主战舰艇编队右翼后方,未列入迎战队列;炮舰“镇中”和“镇南”及2艘鱼雷艇,进入大东沟护卫陆军登陆,未及随舰队返航 。日联合舰队12艘军舰则以纵队迎战:第一游击队4舰依次居前;本队6舰依次居后;“西京丸”和“赤诚”2舰列于本队后尾左侧(非战斗侧) 。当双方舰队驶距6.4海里时 , 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稍向左转向,准备攻击北洋舰队右翼 。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约3.2海里时,北洋舰队首先发炮,战斗开始 。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向北洋舰队右翼实施猛烈攻击,“超勇”和“扬威”二舰中弹起火 , 先后沉没 。交战初始,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飞桥被震塌,正在飞桥上指挥舰队作战的丁汝昌摔伤 , 右翼总兵兼“定远”管带刘步蟾代替指挥 。不久,“定远”舰信号设备被日舰炮火击毁 , 全舰队失去统一的战场指挥 , 诸舰各自为战 。日联合舰队采用机动战术,第一游击队和本队分别向左后、右后方向转向,对北洋舰队实施分割包抄 。北洋舰队队形被切断,顿时混乱,陷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激战中,北洋舰队“致远”舰多处中弹,弹药用尽,舰身受伤倾斜,管带邓世昌见日先锋舰“吉野”横冲直撞,断然下令开足马力,准备用舰首冲角撞击“吉野”,与之同归于尽 。不幸 , “致远”冲向“吉野”时被日舰鱼雷击中,舰体破裂后下沉,邓世昌拒绝救援,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壮烈殉国 。15时30分,受到日舰围攻的“定远”和“镇远”二舰奋力御敌,重创日旗舰“松岛”,日舰队被迫改“桥立”为旗舰 。“靖远”管带叶祖跬亦主动升旗代理舰队指挥 。17时40分,天色渐暗,日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鉴于已伤数舰,且怕受鱼雷艇攻击 , 下令收队,向东南方向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 , 亦收队返航旅顺 。在海战过程中,“济远”和“广甲”两舰逃离战场 , “广甲”在三山岛搁浅后被日舰击毁 。
点评:在历时近5小时的黄海海战中 , 日军指挥处置有方,战术运用得当,充分发挥了第一游击队航速高和舰炮射速快的优势,运用灵活的战术,始终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 损失较少,只有5艘战舰受伤,伤亡仅290人 。北洋舰队的战场指挥严重失误,丁汝昌采取了极其不利于发挥机动与火力优势的阵法与战法,且交战不久即失去了对全舰队的统一战场指挥,加之弹药不充足,因此舰队损失重大 。此外,“济远”率先逃跑,也影响了斗志,“经远”、“致远”、“超勇”、“扬威”和“广甲”被击沈击毁,“靖远”和“来远”受重伤,伤亡官兵约千余人 。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是英勇顽强的 。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奋不顾身,临 危不惧,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 。他们的爱国主义 精神值得后人永远记取 。此战后 , 黄海制海权落入日联合舰队之手 , 对甲午战争产生不利于中国的决定性影响 。中日海军在此战中的战术和指挥的实践,对世界近代海军的装备发展及海战理论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