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芝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文章插图
李庭芝
李庭芝(1219—1276),字祥甫,随州(今属湖北)人,南宋名将 。
嘉熙末,投到京湖制置使孟珙的幕下,担任权建始县令 。淳祐初又考中进士,重新投到孟珙部下任职,被任命为制置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淳祐六年(1246) , 孟珙病重,临终时荐李庭芝于朝廷 。李庭芝感激孟珙知遇之恩,弃官,护送孟珙灵柩葬于兴国(今属江西),还辞官为孟珙服三年丧 。
淳祐九年(1249),贾似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 , 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官 。淳祐十年,贾似道改任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后,李庭芝被任命为濠州(今安徽凤阳东)知州 。开庆元年(1259),贾似道以枢密使任京湖、四川宣抚大使兼江陵(今属湖北)知府,留李庭芝为扬州权知州 。六月,李庭芝升为湖北安抚副使兼峡州(今湖北宜昌)知州 。
景定元年(1260)五月,南宋提升李庭芝为主管两淮安抚制置司公事兼扬州知州,负责淮东地区抗击蒙古军的重任 。景定四年三月,李庭芝因为多次打败蒙古军,被南宋朝廷提升为兵部侍郎,仍兼原职 。
李庭芝考虑到蒙古军每次进攻扬州时 , 都在城外的平山堂上建楼,从高处监视扬州城中动静,还从这里用车弩射击城内目标 。咸淳二年(1266) , 李庭芝为了控制制高点,就建造大城,把平山堂围在城内 。他又招募流民驻防在城内,以加强扬州的防守 。次年六月,李庭芝被提升为兵部尚书,仍兼原职 。咸淳五年(1269)正月,又改为兼两淮制置大使、扬州知州 。
咸淳六年(1270)正月,宋朝将李庭芝调任京湖安抚制置使兼夔路策应使,要他督师救援襄阳、樊城 。在前线的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多次被蒙古(元)军打败,他不听李庭芝的督促,不出兵救援,以致守卫了三年的襄阳 , 在咸淳九年(1273)三月被元军占领 。随后李庭芝被罢官,居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 。
咸淳九年十月,李庭芝又被起用为两淮安抚制置使,南宋应李庭芝的请求,改任他为淮东安抚制置使、淮西策应使兼扬州知州 。十年八月,李庭芝在淮河南岸的清河口(今江苏淮阴东)要隘建城,升为清河军,以加强淮东的防御 。十二月,元军攻占鄂州(今湖北武汉)以后 , 南宋号召天下勤王,李庭芝首先响应 。
德祐元年(1275),元军围攻扬州,李庭芝带领将士坚决抵抗,元军又多次派人进入扬州城内劝降,李庭芝每次都将元劝降使杀死,烧毁招降榜文,鼓励将士奋勇杀敌 。这时 , 南宋又升李庭芝为参知政事(副相)仍兼任原职,并以金帛慰劳坚守扬州的将士 。六月,李庭芝又升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要他到临安参与主持全国的抗元战争 , 但是因为局势已很危急 , 前往临安的道路已很难通行,因而没能回朝 。元军多次猛攻扬州,仍没有能攻下 。由于元军主力南下进攻临安,进攻扬州的元军就改用长期围困的战略 。
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 , 1276)二月,南宋朝廷降元 。但李庭芝、姜才等人仍然死守扬州等地 , 成为元军的心腹大患 。元军就命令已经投降的南宋谢太皇太后和皇帝(恭帝),仍然以颁降诏书的方式 , 要李庭芝投降,但是,李庭芝拒不奉诏,还登上城墙对招降使者说:“奉诏守城 , 未闻有诏谕降也 。”不久,元军押送南宋全太后、恭帝等北上,途经瓜洲(今江苏扬州南),元军又命全太后、恭帝再颁诏劝降,李庭芝不予理会,而以弩箭射退持诏招降的使者 。部将姜才出兵救驾,然而没有成功 。
在福州(今属福建)即位的宋端宗,七月“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 。李庭芝就将扬州的防守任务移交给淮东制置副使朱焕,自己与部将姜才率兵前往,7000人出城向东,准备从海上前去福州 。他们刚离扬州,守将朱焕就开城门向元军投降,使苦守几年的扬州失陷 。李庭芝等刚到泰州就被追赶的元军包围 , 泰州守将孙贵、胡惟孝又开城门降元,并将李庭芝、姜才献给元军 。两人被押到扬州后,仍然誓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 。
推荐阅读
- 李谅祚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李宝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李筠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柳永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李清照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李重进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寇准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金太祖完颜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贺铸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蒋捷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