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洲与中国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洲与中国

文章插图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苏丹钻井队员工与当地雇员进行交流
遭受误解的非洲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洲与中国】提及非洲,国人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这是一块饥饿的大陆、贫穷的大陆、动荡的大陆等等 。这些印象有很多都是有问题的,它们会严重误导我们对于非洲的理解 。下面粗略来分析一下这些误解 。
由于温带国家的经验,我们会认为由于粮食短缺 , 从而导致非洲成为一块饥饿大陆 。对饥饿非洲的印象多来自若干照片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在1993年拍摄于苏丹南部的题为《饥饿的女孩》的照片 。一个女孩蜷缩在地上,身后一只秃鹰正等待着她的死去,此一作品对人类心灵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 。但抛却情感 , 客观来看,当时苏丹南部正深受内战折磨,出现严重的粮食问题,并不是因为粮食短缺,而是因为粮食分配机制受战争所累无法运转 。另外还有多幅关于1973~1974年埃塞俄比亚大饥荒的照片 , 饥民皮包骨头,双眼无神,苍蝇落在身上都没有力气驱赶 。然而 , 阿玛蒂亚?森在其著作《贫困与饥荒》中曾对此做了实证研究,他证明:饥荒年份的粮食产量实际上要好于此前若干年没有饥荒的年份 , 饥荒的出现不是因为粮食短缺,而同样是因为分配机制出现了严重问题 。我们所熟知的非洲饥荒都是发生在撒哈拉附近的非洲部分 , 而在撒南热带非洲则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为撒南黑非洲的自然条件极其优越,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即确保了不会出现饥荒问题,相对简单的劳作便可有收成 。所以,理解非洲饥荒问题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撒哈拉非洲的饥荒不因粮食短缺 , 而是因粮食分配机制而起,这涉及的不是产量问题,而是社会治理问题;撒南黑非洲则更不存在饥荒问题,存在的是贫困问题 , 表现为普通非洲人无力消费一般日用品 , 生活水准低下 。对温带国家而言,贫困与饥荒相伴,但我们不可以此来同样推断热带非洲 。
人们认为非洲是一块贫穷的大陆,此种认识至少可以说是不全面 。非洲社会贫富高度分化,穷人虽然吃饭没问题,但基本无购买力;富人则生活在高水准当中,其群体比我们通常想象的要大 , 极富消费力 。由于本土极其缺乏生产能力,非洲的基本工业品都需进口且严重供不应求,以致在非洲的日用品与一般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要比中国高不少 。从潜力角度而言,非洲更是极其富有 。无论是丰富的矿藏,还是上佳的耕地,再到极佳的林业、水利资源等,都为非洲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这些资源目前的开发都比较有限,因为非洲欠缺资金、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究其根源,也与非洲国家建构、社会治理能力欠佳有关 。
国家建构、社会治理的欠佳的确可以归结到非洲的动荡当中去 。但这个问题还是要更细致地来看 。一方面,不间歇的动荡是独立后非洲国家的一个特色,基本上在冷战后持续十年以上,但是进入21世纪,非洲的动荡问题已经大为消解,当下 , 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政治都比较稳定 。电视上偶尔看到个别非洲国家发生内战 , 但不要忘记那不过五十四分之几的事情(非洲有54个国家) 。另一方面,非洲的动荡与近代以来的政治、社会结构等有密切关联,要找到突破口,还需要先弄清现时政治、社会结构的来龙去脉 。
世界历史视野下的非洲
当今世界处在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之中,其表现为信息、资本、技术、人员等的跨国界高度流动 。这一过程初始于500多年前欧洲人探索新航道的努力,该努力带来了地理大发现,更带来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发展逐渐将全球裹挟进一个不可逆的进程,世界联为一体,以往彼此孤立或是近乎孤立发展的地方 , 被整合进一个总体性的世界历史进程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有很好的表述:“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例如 , 如果在英国发明了一种机器,它夺走了印度和中国的无数劳动者的饭碗,并引起这些国家的整个生存形式的改变 , 那么 , 这个发明便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的事实 。”这样一种世界历史过程的展开,其原动力是西方世界在近代的兴起,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构成了现代性对于古典性的全面冲击,它塑造了全新的西方文明,也塑造了非西方世界,并进而塑造了作为整体的人类本身 。既往的历史过程、当今的世界秩序、未来的前景展望等等,都需要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视野下考察 。
非洲在近代以来基本上不是作为一个世界历史主体出现的,相反,它一直是作为一个客体,处于被西方文明塑造的地位 。西方的拓展过程可进一步分为几个阶段,非洲在其中被动地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逐渐被整合到了世界秩序当中 。
16、17世纪是初始阶段,此时,西方力量的扩张主要是通过海外贸易的方式展开的 。西班牙、葡萄牙最初开始了海外帝国的拓展,它们率先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 。继之而起的荷兰、英国则开创了大不相同的商业帝国模式 。两国冒险商人发明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等现代商业制度,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海外商业活动 。其时最为重要的贸易路径之一便是著名的“三角贸易” 。欧洲商人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运至非洲西部沿岸地区贩卖;然后购买黑人奴隶,穿越大西洋,运抵美洲种植园;再在美洲购买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欧洲 。这条航线的路径大致构成三角形状 。三角贸易利润惊人,欧洲商人借此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对于早期的商业帝国主义而言,贸易据点和海上航线的占领比土地的占领更加重要,所以,欧洲在非洲的存在只表现为零星的贸易据点,没有大规模占领 。非洲在该秩序当中的地位是很悲惨的,黑奴作为商品,使非洲被动地裹挟进西方商业帝国的发展当中 。不过还要客观提出,被掠上船的非洲黑奴,多数并不是欧洲人直接捕获的,而是由购得了欧洲人枪炮的非洲沿海部落,到内地部落捕获来转售的 。后来,这些敌对部落在依殖民疆界而划定自身的非洲独立国家中被迫并存 , 其彼此冲突由来已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