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海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http://img.zhejianglong.com/240109/0A9161946-0.jpg)
文章插图
怀海
中文名称: 怀海
性别: 男
朝代: 唐
【怀海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生 卒 年: 720~814
国别: 中国
出处: 中国历代名僧
生平简介
佛教改革家怀海
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家怀海,是马祖道一的法嗣 , 俗姓王氏,福州长乐人 。幼年出家,初依潮阳西山慧照和尚,后依衡山法朗和尚受具足戒 。往庐江(今安徽庐江县)浮槎寺阅读藏经多年,具备了深厚的经、律、论佛学知识 。时值马祖道一在江西南康弘法,天下向风,他也前往参学 , 与智藏、普愿同称入室,各有擅长,成为鼎足而立的马祖门下三大士 。
怀海侍奉道十六年,得到印可,遂往新吴县(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另创禅林 。此山高峻,约有千尺 , 故称百丈山 。自怀海来此居处,四方禅客云集,无远不至,后来住持沩山的灵祜 , 住持黄檗山的希运,即其上首弟子 。由是百丈丛林门风大盛,怀海因而被称为百丈怀海 。
怀海的禅学思想深得祖师慧能和马祖道一的真传,十分强调佛法就在各人心中,不假旁求;学佛就是要消除自心所受妄想的系缚 , 明心见性,也就是证得佛法 。有一天,他一上法堂便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有人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答道:“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 。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 , 令其自在 。心如木石 , 无所辨别 。心无所行 , 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 。”这样的意思,他在与徒众言谈中曾反覆说明 。从人的不受善恶、是非、欲念污染的本心就是佛性的思想出发,他认为读经看教的关键在于会心,若无会心,只是死记硬背,那么纵使把十二《韦陁典》读得滚瓜烂熟,也不算修行,反而成为谤佛 。怀海教诲徒众的方法,即所谓作略,也与其师马祖相似,常常运用打、笑、大喝、举拂等形式 , 随机启发学徒开悟 。他还特别喜欢在说法下堂时,大众已经出去,却呼唤大众,等大众回过头来,却问道:“是什么?”他借这种方法提醒学人反省 , 人称“百丈下堂句” 。
怀海对禅宗发展的最重大贡献 , 是大胆进行了教规改革 。当时 , 禅宗的发展遇到两大重要问题 。第一是禅僧日益增多,却无独立的禅院,仍然与律寺杂居,于说法行道诸多不便 。第二是唐中叶后封建政权对佛教的特权采取了许多限制措施 , 特别是两税法实行后取消了对寺院和僧尼个人田产免税的规定,加以伴随著士族的衰落,劳动生产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寺院的土地和劳力来源都发生了困难,僧侣社会面临著如何适应社会历史变动生存下去的严峻形势 。有许多佛教宗派,如法相宗、天台宗等,由于贵族色彩太浓,启己解决生活来源的能力太差 , 都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而迅速没落下去 。禅宗因为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太依靠豪华奢侈的堂殿、经像、法物 , 加上自慧能以来,诸大师都不排斥生产劳动,甚至许多开山祖师都亲自参加了生产劳动,所以比其他各宗派较能适应新形势,故尔在诸宗衰歇时禅宗反而获得了大发展的机会 。但禅宗僧徒的实际生活、生产状况与旧的教规、戒律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旧教规和戒律极端轻视和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掘地、斩草、种树等活动都是“不净业”,僧徒若从事此类活动是违犯佛律的 。这样,旧教规旧戒律就成为禅宗发展的重大障碍 。
怀海对禅宗面临的形势具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他决心实行教规改革 , 为禅宗的发展扫清障碍 。他提出:“我们修行的是大乘法,岂能受属于小乘系统的戒律、教规所束缚?”有人建议说:“《瑜伽论》、《璎珞经》是大乘戒律 , 我们何不奉行这两部经典的规定?”怀海对于这种完全照搬印度教条的意见也不赞同,他说:“我们应该博采大小乘戒律规制的合理部分,根据需要,自己制定一套尽善尽美的新制度!”
怀海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他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规制 。首先是创意别立禅居,即创立独立的禅院、禅寺,不与律寺混杂 。禅院(寺)中不立佛殿,唯树法堂,表示佛法不依赖言象,只靠师傅的启发和僧人自身的体认 。这是将慧能“不立文字 , 教外别传”的主张制度化了 。又调整丛林中师徒、同学间的关系,打破旧寺院中尊卑、贵贱分明的等级结构 , 令僧徒不论高下,尽入僧堂 。堂中设长连床,施横架挂搭道具 。僧徒睡觉的姿势规定为斜枕床唇 , 称为带刀睡,旨在保证僧徒的身心健康 。又规定悟道最深、德高望重的禅僧为化主,称为长老;独住一室,称为方丈 。长老说法,僧徒在法堂分列东、西两行立听,宾主问答 , 激扬宗要 。僧徒排列的次序,唯由出家时间即僧龄而定,不问出家前的贫富贵贱 。上述内容,属于生活和修行参学方面 。
在生产方面,怀海倡导普请法 , 即自长老以下不分长幼普遍参加生产劳动,提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口号 , 并身体力行,“凡作务执劳 , 必先于众” 。负责管理生产的僧人见怀海年迈带头参加劳动,于心不忍,暗暗把怀海的生产工具收藏起来 。怀海到处找不到工具,就不吃饭,以贯彻“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则 。普请法的提出以及怀海模范实行这一制度 , 彻底否定了旧戒规轻视劳动、反对僧人劳动的内容,使僧徒劳动变成必要和光荣的事 , 从而开辟了一条农禅结合的道路,使禅宗迎来了更大的发展,也使我国各地禅僧分布的丘陵地和浅山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
推荐阅读
- 胡叟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胡国珍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胡太后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介之推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沮渠蒙逊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花见羞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鉴真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绍兴社保缴费年限查询在哪,如何查社保信息
- 江淹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
- 江总个人资料信息及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