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天然气地缘经济与政治


欧洲天然气地缘经济与政治

文章插图
欧盟三成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
2013年,欧盟国家共消费天然气约5343亿立方米,进口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约1300亿立方米,占总进口额的约30% 。。即使拥有北海油气田的英国 , 2004年之后也是天然气的净进口国 。受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所限,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使用的天然气几乎全部从俄罗斯进口 。下图展示了欧盟国家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国及输气管线、液化天然气(LNG)终端等天然气长途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图中显示的是2008年欧洲天然气供应情况 。其中黄色区域表示欧盟成员国 , 绿色区域表示欧洲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天然气生产国(欧洲的俄罗斯、挪威;亚洲的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 。绿色线路表示现有的向欧盟和土耳其提供天然气的主要的输气管线(包括2005年建成的从俄罗斯向土耳其输气的“蓝溪”(Blue Stream)线路,土、俄、意合建),蓝色表示俄罗斯提议建设的输气管线 , 黑色表示欧盟提议建设的输气管线 。
2009年 ,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11条管道向欧盟出口,其中有3条不经过其他国家(到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图中没有画出),4条通过白俄罗斯(到立陶宛和波兰,图中画出了两条),4条通过乌克兰(到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波兰,图中画出了三条) 。2013年欧盟自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中,约40%途经乌克兰境内的管道运输,因此乌克兰形势关系到欧盟的切身利益 。
如图可见,在欧洲天然气地缘政治的角逐中,欧盟希望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俄罗斯则希望尽量绕开与俄国关系不佳的中东欧国家,建设直接向西欧供气的管线 。
俄罗斯主导的“北溪”与“南溪”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1940年代中期,苏联就开始向波兰出口天然气,后来修建了向捷克斯洛伐克供气的管线 , 廉价的能源供应,成为苏联笼络和控制东欧卫星国的重要手段 。苏联从1968年开始向西欧出口天然气,这成为苏联赚取硬通货和分化欧美关系的工具 。苏联时期修筑的燃气出口管线 , 主要穿越当时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苏联主导下的华约成员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 。
【欧洲天然气地缘经济与政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 , 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仍居世界首位,目前俄罗斯为世界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 。但俄罗斯与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乌克兰由于历史积怨和现实的领土、领海争端等原因关系不佳,因此俄罗斯提出了绕过这些国家向西欧输气的的“北溪”(Nord Stream)和“南溪”(South Stream)两大管线计划 。其中“北溪”从莫斯科西北方的旧管线出发 , 经过圣彼得堡 , 跨过波罗的海直抵德国 。“南溪”从俄罗斯的高加索港口出发,穿越黑海 , 在保加利亚登陆 , 然后分为南北两路 , 北路经过塞尔维亚、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向奥地利供气;南路经过希腊,跨越亚得里亚海 , 向意大利供气 。这两大管线建成后,将承担俄罗斯天然气向西欧运输的主要任务 。乌克兰等国向俄罗斯征收的天然气过境费可能大大减少 , 在对俄关系中讨价还价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
2011年11月8日,首个跨海直连俄罗斯与西欧大陆的天然气管道项目“北溪” (Nord Stream)正式启用 。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北溪”开通标志着“欧盟和俄罗斯的新型伙伴关系进入全新的阶段”,“对德国乃至欧洲的能源供应安全具有特殊意义”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总投资高达110亿美元来自俄、德、荷、法四国的企业直接参与了北溪项目建设,其中俄气持股51%、德国意昂集团和温特沙尔石油公司各持15%股份、荷兰天然气公司Nederlandse Gasunie和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各持9%股份 。在“北溪”开通之前,俄罗斯已经与德国、意大利、希腊、匈牙利、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图中用灰色阴影表示)签订了供气协议或管线通过协议 。2013年9月,俄罗斯与欧盟达成新协议,通过OPAL天然气管道向德国出口天然气,它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系统相连 。
2011年,俄罗斯完成了与土耳其的谈判,土耳其同意“南溪”管道穿越土耳其在黑海的专属经济区 。2012年12月南溪项目正式开工 , 设计年输气能力为630亿立方米 , 耗资约160亿欧元,计划在2018年实现满负荷供气 。
欧盟倡导的纳布科线
2009年7月,由欧盟倡导 , 奥地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的能源公司出资建设的从中东向欧洲输气的管道“纳布科线”(NABUCCO , 又称土耳其-奥地利输气管线)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签署建设协议 。纳布科线经过土耳其、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到达奥地利,计划2017年建成供气 。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将提供金融支持 。这条管道的供气来源预计为伊拉克、埃及、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或许还包括伊朗 。这条管道的气源和线路,都完全绕开了俄罗斯 。但是,这条线路遭受了众多批评,例如从土库曼斯坦和阿塞拜疆向西的线路会穿越安全形势欠佳的南高加索地区,伊拉克和埃及的政局不稳,以土库曼斯坦为气源等于支持了该国的专制统治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