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祥怎么死的


爱新觉罗胤祥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爱新觉罗胤祥怎么死的
1729年冬,和硕怡亲王胤祥病倒了,他所居住的交晖园与圆明园邻近,雍正皇帝常派御医过来治疗,并多次打算亲登亲王府看望,都被和硕怡亲王胤祥恳辞谢绝 。胤祥病中仍关心朝廷大事,隔十天半月就硬撑着入宫觐见皇上 , 后病情日重 , 为避免雍正皇帝登府看望、增添忧伤,他特地搬到京郊西山养病 。
1730年夏,和硕怡亲王胤祥生命垂危,雍正皇帝获悉 , 急从圆明园起驾前往探望,还未赶到怡亲王府 , 和硕怡亲王胤祥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44岁 。这对感情至深、互为依赖的君臣兄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 , 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死后,上谥号为“贤”,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
爱新觉罗胤祥简介
个人背景
职业:和硕怡亲王
毕业院校:上书房
个人概况
中文名:爱新觉罗·胤祥
别名:爱新觉罗·允祥
国籍:中国清朝
民族:满族(正蓝旗)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86年11月16日
逝世日期:1730年6月18日
其他信息
主要贡献: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谥号: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父亲: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母亲: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人物性格
【爱新觉罗胤祥怎么死的】从很多方面的记载和描述来看,胤祥是一个锐意进取、行事周密、极富主人翁精神,对雍正初期政治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一代名臣 。性情上则精明内敛、冷静自持,在为官为臣方面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深知其中游戏规则 , 同时也礼贤下士,“爱才如恐失,虽一言之当,必采而纳之 。”
下面再来谈谈他在生活中的一些态度 。
傲气 , 倔强,隐忍
这是从康熙朝三阿哥回复康熙十三阿哥的病情折子得来的印象 。那么严重的?。?直接导致他后来英年早逝,他却足足忍了一年不吭声,太医去看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哀叹忧怨之辞 , 并不以此来乞求父亲的垂怜 。可是他又对父亲抱有极深的敬爱之情,即使后来成为了怡亲王,朝鲜人还说“十三王喜其称颂先皇之语”如果赞扬他的父皇 , 他就会很高兴 。
八旗通志上记载“圣祖(康熙)在热河,偶遣使回宫 。王(胤祥)迎问起居,堕马脱胫,强自抑按,仍齐集请安,不自知其足之伤也 。”这只能是十三不再次次随驾的四十九年后 。而按照五十年的大夫诊断书,他的鹤膝风已经发作一年多了 。鹤膝风在先,导致坠马的可能性从时间上来看非常大 。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在康熙派来的使臣面前示弱,更不想让外人觉得他可怜,才会隐忍倔强以至于斯 。
对宗教略懂而不深信
雍正是对佛学禅宗都有相当了解的人 , 相比之下 , 胤祥是一个更为世俗的人 。他虽然也通禅语,会和四哥谈经论道,会给儿子弘晓讲解佛学,但并不热衷 。个人觉得,怡王对宗教信仰处在一种想起来信信,想不起来拉倒,大部分时候他是想不起来的状态 。
传教士宋君荣的书信里说“这位十三世子很尊重欧洲宗教和人士,特别是对巴多明神父特别宠爱 。……但他从来不想得到该神父自愿表示为他写的宗教书和鞑靼文著作 。”传教士觉得怡亲王对他们很友好,对宗教人士很尊重,但很明显,胤祥对拜读圣经并没有什么兴趣 。
“神父利用了这一机会而谈到了犹太人 , 特别是至今仍能在开封府见到的那些犹太人,这些人从周代就已经到达中国……十三世子在听到我向他们所讲的情况之后,便令我们在一个约定的日子内再来谈 。我们于该日前往世子府上,他告诉我们说,他已调查了开封府犹太人的情况,向我们介绍了他们所拥有的希伯来文经书 。他想详细了解有关这一民族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是否懂得这些希伯来文经书 。”胤祥的办事效率很高,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很强,不过大家关注的重点完全不一样,传教士们想拿到的是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 , 胤祥想了解的是一个民族的情况和文物资料 。
温和、宽厚的一面
康熙末年,胤祥就曾出面笼络明遗老屈复,被以一首《贞女吟》婉拒,但此人终雍正一朝没被官府骚扰过,反而到了乾隆朝,其诗文集被列入四库禁毁书目 。雍正七年 , 四川提督弹-劾容美土司 , 提到土司令牌上有“明天子”三字 。对此密折,怡亲王批复说“至委牌所称明天子,臣等细玩文义,即明天子之意,与前明无涉”,认为土司令牌上的“明天子”三字,应该是贤明天子之意,与前明天子无关 。
李卫赴任之前,胤祥用自己的钱赏他银子 , 李卫在任上吐血,胤祥给他看病找药 。朱轼的母亲病故,胤祥替他去雍正那里争取到在御前素服办公的许可(这是很大的恩典),还送了一大堆东西给朱轼安慰他 。勘测水利时,胤祥晚上也要等和他一起去的汉大臣平安踏勘水源回来才睡觉,怕他们迷路,还派自己的坐舰去找 。岳钟琪领兵,担心自己是汉人不能服众,胤祥就去帮他和雍正沟通 。诸如此类对官员们多加关照、给下属送衣送药的例子不胜枚举 。
品格
除了清初满人普遍喜好的打猎以外,胤祥的兴趣爱好还有收集字画、古籍和鉴赏珍玩 。他的书法也得到过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认可 , 但个人的书画字幅也罢诗词也罢,留存甚少 , 只靠雍正和继任怡亲王弘晓收录的少量诗作传世 。雍正在《交辉园遗稿》题辞上说“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 。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 , 为人所莫及 。(略)而王自谦学力不充,总未存稿 。是以王仙逝后,邸中竟无留存者” 。希望自己的诗画著作可以流传后世,是文人雅士们的普遍心态 , 胤祥却偏偏和他们不大相同 。他的个性里大概有非常淡泊的一面 , 从某种角度讲并不在乎自己是否留下什么东西、是否青史留名,而更致力于在当下多做实事 。也许这能部分解释他甘于隐身在雍正背后献计献策的心态,“(怡亲王)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 , 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雍正八年五月丙子《上谕内阁》),怡亲王对权利抓得很紧,但那是出于政令通达的考虑,和雄主明君也都喜欢自己掌权一样无可厚非 , 不过从他数次推辞赏赐的行为中 , 就不难发现他看待富贵荣华十分通透 , 可谓富而不贪,懂得节制 。
历史记载
胤禛即位 , 封为和硕怡亲王 。
国家储蓄关系民生,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胤祥领户部,管理三库事 。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 。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 , 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天下浮粮,害民甚剧,胤祥请免之 。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 , 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
三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 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 。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