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是男的还是女的?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代吗?

【曹雪芹是男的还是女的?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代吗?】

曹雪芹是男的还是女的?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代吗?

文章插图
曹雪芹是男的还是女的?
男性
曹雪芹是曹操的后代吗?
不是,曹雪芹(约1724——约1764),清代小说家 。满族正白旗包衣,名沾(zhān),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清代小说家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六日未时生于江宁(今江苏南京),祖籍辽阳(后迁沈阳)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 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而且曹操的本姓是夏候 , 是其祖父拜姓曹的太监为父,后全家改姓 , 他们才姓曹的 。
曹雪芹简介
个人背景
作家
个人概况
中文名:曹雪芹
国籍:中国
出生地:清代江宁府(今南京)
逝世日期:壬午除夕、癸未除夕、甲申初春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芹圃,号芹溪,梦阮,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 。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 。从康熙二年至雍正五年,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亲曹顒、叔父曹頫,相继担任江宁织造六十多年 。织造专为宫廷采办丝织品和各种日用品,官阶虽不高,但却是肥缺,一般而言非皇帝亲信万不能充任 。但“忽喇喇似大厦倾”,在先后几次宦海风波中(其中最后一次甚至查不出原因),曹家衰落,曹雪芹饱尝人世间的辛酸 。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 , 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纪念展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
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即吴恩培宅第) 。有房屋21间,四周高墙围绕 , 属小四合院 。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 。
1997年8月 , 为纪念曹雪芹祖籍在辽阳而设立,由冯其庸题写馆名 。是继北京、南京等地纪念馆之后,在东北新建的唯一一处纪念馆 。
纪念馆陈列面积480平方米,设4个展室,陈列内容围绕祖籍辽阳,以辽阳发现三块碑石的题名为主线 。一是在喇嘛园的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六月《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上的“教官曹振彦”题名,二是在玉皇庙1630年(后金天聪四年)旧历九月“致政曹振彦”的题名,三是在新城弥陀寺1641年(清崇德六年)“曹世爵、曹得选、曹得先”三人的题名 。前两块碑上的曹振彦是雪芹的高祖 , 后一块碑上三人是雪芹家族第三房人物 。通过题名碑石拓片,结合《辽东曹氏宗谱》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再以沙盘形式作成展品 。纪念馆中塑有曹雪芹坐像 。
曹雪芹西山故里
2015年9月22日是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纪念日 。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海淀区政府获悉,北京植物园明年将以黄叶村为核心,复建曹雪芹西山故里,再现其当年生活以及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
北京植物园园长赵世伟介绍,目前体现曹雪芹当年生活情景的建筑只有黄叶村正白旗39号院曹雪芹故居一处 , 并不能全面反映当年的历史风貌 。海淀区提出推动“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之后,又适逢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项目随即提上日程 , 有望明年启动建设 , 历时约2到3年 , 建成后将作为博物馆,展览清代旗营文化和红学历史 。
北青报采访人员了解到,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在清代属正白旗旗营 , 也是曹雪芹生活、著书《红楼梦》之地 。据史书记载,当年的正白旗旗营规制完整,建筑都是一排排而建 , 并且不同的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如翼长院是当时八旗左翼最高长官的办公场所,档房除了存放户籍档案还有分发粮饷之用,大学坊则是正白旗旗营儿童接受教育的地方 。此外正白旗旗营还有关帝庙、谢草池等名胜景点 。
位于正白旗旗营的曹雪芹西山故里被形容为“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溪水野芹蔴”,可见250年前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小桥流水、环境幽雅、古树环绕的世外桃源之中 。赵世伟表示,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主要依据史料和实地走访,在如今黄叶村故居附近发掘、找寻当年的历史遗迹,并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逐步恢复原貌,而非简单的复建,以再现当年正白旗旗营的生活情景和文化特征 。
赵世伟还向北青报采访人员透露,《红楼梦》提及的植物多达200余种,随着曹雪芹西山故里复建,植物园计划栽植其中近百种植物,使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得到完美的融合,便于后人更加直观地认识《红楼梦》和曹雪芹 。
人物轶事
曹雪芹用风筝助朋友脱贫致富
放风筝的习俗,在北方无疑要比南方更为盛行 , 时至今日,在广袤的北方大地,放风筝都还被当作一项习俗来遵守着,而在南方,每年春初这一活动 , 则更多代表着出门郊游玩乐 。
在旧时北京 , 每年腊月初八到来年的清明,就是风筝上市的季节 。胡同里的孩子们 , 会从货郎摊子上买一个大子儿(铜钱)一个的“拍子”(俗称“屁股帘”),有钱人家则会买24个大子儿的“扎燕” 。风筝飞起来,便不再有王公贵族、平民百姓的区分 , 上至皇族、外国公使,下至黎民百姓、黄口小儿,无一不喜欢这一玩物 。
在北京,喜欢放风筝的人都知道“曹氏风筝” 。人们叫得顺口,却很难知道,这种“曹式风筝”的源头,竟是在文学巨匠——曹雪芹身上 。
世人都知道曹雪芹写了《红楼梦》 , 但却难有人知道曹雪芹对风筝也情有独钟 。生在贵族家庭的曹雪芹,在家境落败前,也是一个多能的公子哥,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红楼梦》中曹雪芹关于各种玩物细致的描写,无疑也来源于此前他的生活积累 。
在《红楼梦》的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曹雪芹就生动描写了春日里放风筝的场面,但这只是曹雪芹与风筝结缘的一面而已 。
就在曹家落败,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居住之时 。他结识了住在自己旁边的旗人于景廉,于景廉行伍出身,却在一次意外中因为马失前蹄 , 摔断了腿 , 成了瘸子 。半废的他心里烦躁,时常找曹雪芹拉拉家常,而曹雪芹虽已不是那个大家中的公子,却气度犹存,不仅没有瞧不起于景廉 , 反而很同情他 , 时常教他写字画画,借此修身养性 。
有一年,于景廉的老父生病,他为了给父亲治病 , 将家中最后的一点银子都花了出去,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只得去找曹雪芹借钱周济一二 。曹雪芹此时也不富裕,想来想去找出一把镶了宝石的佩剑,换了一些银子给他 。于景廉接过钱倒是颇为欣喜,但曹雪芹心里却有些不太痛快 。
曹雪芹的不痛快 , 倒不是因为那把佩剑,而是他知道于家老小,都得靠这些银钱度日 , 但这些银钱又能支撑几时?等到于景廉领俸禄之日,怕是一家老小都只能喝西北风了 。
俩人走出门外,曹雪芹突然听到隔壁篾匠家传出清脆的劈竹声 , 顿时一个主意在曹雪芹脑中闪过 。他叫住于景廉对他说:“别走了,我教你一条谋生之路 。”
曹雪芹所说的谋生之路,就是扎风筝,于景廉最初还不信,但曹雪芹只是笑笑并不争辩,世家大族出来的他,见过不知多少精美的玩意,当时市面上所能见到的那些风筝,倒还真没入曹雪芹的双眼 。
当下,曹雪芹就找来半根竹子,又找来了糊窗户用的棉纸,手把手教于景廉扎起风筝来 。当初于景廉为消磨时光,向曹雪芹学写字和画画,没想到现在却派上了用场 , 虽然只能算是二把刀 , 但对当下的生计却大有好处 。于是于景廉就在曹雪芹家待了两天,学会了全套技术 , 之后更背着曹雪芹亲手扎的三只风筝:一只美人、一只蝴蝶、一只鹞鹰 , 以及那些已经扎好但尚未裱糊绘画的风筝架子,一瘸一拐地往回走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