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林黛玉为什么进贾府?
【林黛玉为什么进贾府?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多少岁】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老祖宗的掌上明珠,黛玉母亲去世,父亲林如海因为公事繁忙 , 无暇照顾女儿 , 再加上老祖宗心疼外孙女,所以将黛玉接进贾府; 一来方便照顾她,二来可以缓解失去爱女的隐痛 。
林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多少岁
因为书中没有确切的纪年考证,只以时序为线索 , 所以关于林黛玉几岁进的贾府,有几个不同说法 , 有人说是6岁,7岁,8岁 , 还有说是12岁,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但是确切地说 , 林黛玉应该是在6岁那年进的贾府 。
首先 , 小说真正开篇是从甄士隐说起 , 其中与时间关联的,就是英莲那年三岁,当年8月16日 , 雨村不辞而别过京赶考,接下来就是“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矣 。”可以看出,这是两年之后了 , 也就是英莲五岁,这年英莲失踪,葫芦庙着火殃及甄府 。当年甄士隐投靠岳父封肃,置办了些薄田;支持了一、二年,这时遇到了跛足道人,并随行而去 。此时英莲应该是六、七岁 。
雨村出现及被革职时间大约为士隐出家后的五年,此时英莲已经长到十一、二岁了 。而同是这一年,黛玉年方五岁 。
贾雨村老师在林府教黛玉“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要说林黛玉同不聪明,只和贾老师学习了一年,就能写出“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咏菊)的诗来,可见小林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楷模 。
一年后,黛玉母亲亡故,雨村也暂得空闲,偶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最后决定投奔贾府!这里的时间是,“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这是黛玉启程的日期,也就是贾氏亡后满月后 , 林黛玉就前往贾府了,并没有在家守过百日孝期 。路上舟车劳顿,应该是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从和雨村接触,到进入贾府,其中是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黛玉是六岁 。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贾蓉的年龄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黛玉六岁,冷子兴提到东府的“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 , 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 。黛玉和贾蓉年龄相差是十岁,这是毫无疑问的 。随后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中,为讨龙禁尉的封赏 , 贾蓉履历写道:江宁府江宁县监生贾蓉 , 年二十岁 。从这里可以看出 , 从黛玉进入贾府 , 到秦可卿寿夭,是四年时间 。
回头再推算黛玉年龄:黛玉进府应该是冬天 , 当然可以从衣饰说明,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肯袄”,宝玉打扮,也是棉服一身 。接着在第五回中说“因东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治酒…”,此时已经转过年来 , 也就是黛玉在贾家过的第一个春节(那时不叫春节) 。
第六回刘姥姥进大观园前,写道:因这年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上来…这是第二年的冬初了,此时是黛玉在贾家的第二个年头,刘姥姥初进大观园应为初冬时节 。刘姥姥看贾蓉“十七、八岁” 。
接着在第十一回中,为贾敬庆寿时写道: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说蓉哥儿媳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到半夜 , 回家来好好的”——可以说明的是,贾敬的寿诞是9月份 。刘姥姥是上一年的冬天来过的,所以这应该是黛玉入府的第三个年头 。
第十二回凤姐盘算贾瑞,使贾瑞重病卧床 , 随后写道:倏又腊尽春回,这病又沉重 。这是又一个春天 , 此时黛玉来贾府已经是第四个年头 。正是在这一年中 , 秦可卿夭亡了,此时贾蓉20岁!和冷子兴说过的十六岁差了四年,说明书中没有时间跨跃 , 黛玉进贾府后每一年都有交代 。因为两人相差10岁 , 所以这一年黛玉才10岁 。
林黛玉个人简介
中文名:林黛玉
别名:潇湘妃子
籍贯:从天上来到人间
性别:女
国籍:中国
职业:小说人物
代表作品:《葬花吟》
老 师:贾雨村
信 仰:佛教
出生日期:农历二月十二
出生地:苏州
林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女主角 , 金陵十二钗之一 。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取水灌溉,得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 。神瑛凡心偶炽下界,她也决定陪其到人间,以一世的眼泪还他灌溉之恩 。荣府千金贾敏与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女 , 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 , 贾府通称林姑娘 。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因母亲早亡,寄住在贾府 。后父亲病故 , 从此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元春省亲后,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 。宝黛爱情建立在共同的叛逆精神基础上 , 二人不仅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体贴,而且在情感上亲密无间,在思想上水乳交融,真心相爱,纯洁无瑕 。但是在封建礼教压迫下,宝黛爱情历尽风刀霜剑,最后以黛死钗嫁的结局收场 。
人物特点
性格特点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 。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 , 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 , 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 。
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 , 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 , 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 。最后 , 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总括
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 , 多愁善感的女性 。林黛玉之美 , 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 ,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有着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
林黛玉是曹雪芹包含着血与泪精心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叛逆思想的典型 。她出生于一个世袭侯爵的书香门第,但父母双亡 , 是一个自尊心极强,敏感的少女,她既不想改变自己的孤傲自许,又要时常提防别人对她的敌视,她永远也无法摆脱寄人篱下的阴影,大观园的热闹喧哗都会激起她的伤感情绪 。所以多愁善感是她的性格,眼泪成了她的知己,与宝玉的两小无猜,性格爱好相投 , 所以发展为生死相连的情人,只有与宝玉结合,才能改变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 , 才能幸福,但由于她自身存在的封建观念,封建家庭的压力,担心人言可畏 , 她不敢公开袒露对宝玉的感情,又不敢接受宝玉对她的表白,当然,这两个叛逆者的爱情不会得到两个封建家族的赞同 。
判词
可叹停机德 , 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 金簪雪里埋 。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 。意思是薛宝钗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 , 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 , 规劝他继续求学 , 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 , 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 , 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贴切,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
“玉带林中挂”和“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说林黛玉 。玉带林倒读即林黛玉 。林黛玉才华出众、性格温柔、相貌美丽,可以比喻为古代富贵公子围在腰间的华丽的玉带 。“树”在古代就经常被用来代指政治派系,“植树”就是培植自己的政治派系意思,“丛林”就是所有地方实力派的总称,“两株枯木”指两支即将消亡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贾母为核心的与皇室真正亲近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王熙凤为代表的以佛教为主要纽带的与皇室打擂台的政治派系 。由于身世原因,林黛玉在两个政治派系之间无依无靠 。成了悬在枯木上的玉带 。
“金簪雪里埋”和“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是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 。金簪比喻薛宝钗 。在儒家文化里,贤妻良母的品德就像是光耀头面的首饰 。薛宝钗一方面具有这样的品德,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却属于营造风刀霜剑政治气候的政治派系中的一支,注定不能让她的优良品德得以闪耀光芒,只能让金簪埋在雪堆里 。
花签上的谶语“莫怨东风当自嗟”是《红楼梦》第63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 , 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文是: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 , 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
“汉计诚已拙”又作“汉计城已拙”,“明妃去时泪”又作“明妃去是泪” 。
身世之谜
林黛玉祖籍姑苏 , 生于扬州 , 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也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业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虽系钟鼎之家 , 却亦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 。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4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 。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 , 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 。
黛玉小时候就聪明清秀以及怯弱多?。?小时候就与僧道有一些渊源,三岁时,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在警幻仙姑的册子里也有备案,贾雨村也是从庙里出身,但菩萨并不怎么保佑她,年纪轻轻就夭折了 。
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 第六十二回写到 , 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 。”因为当时中国只使用农历 , 所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
性格剖析
黛玉为何而哭泣
作家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还泪说” 。怎样解释这个还泪说的现实基因 ?《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 。”畏而哭之极为常见,为智能低下之哭泣 。爱而哭之则是艺术天才冶炼之洪炉,熔铸建构出无数精妙的文学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林黛玉就是“爱而哭之”的光辉典范 。小说写她自进贾府之后,就和宝玉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 , 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 , 自此 , 生活的平静打破了,心灵的爱河之水翻起波澜 , 性格也迅速嬗变 。廿三回写她与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 但觉词句惊人,余香满口”,及至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
这表明,外界情事的触发,正在这个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动着人生的旋律和爱的颤音,使她由青春的觉醒已进入对人生价值和爱情归宿的思考,这思考显然是痛苦的 。等级森严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代表着宗法思想、家族势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对”之说,象一座座无形的高山横亘在爱之路上 , 使她很快意识到环境和自身、现实和理想的距离 , 意识到爱的历程的艰难与渺茫,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 。因此,就在这位痴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应上 , 处处形成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触发点,每次触发都会引起她对现实和自身的省视,引起感情层次的迭加和心理机制的变化,这种触发和变化一次比一次激涨,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怆 。“志撼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于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泪交进的《葬花吟》、《柳絮词》、《风雨词》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正是由爱的觉醒而启发了她的人生忧患意识 , 一种敏锐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
黛玉的缺点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黛玉这样一位高洁袅娜的少女也不例外 。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 。她和宝玉的爱太过于柏拉图,而且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全理想化的 。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所以 , 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是有一层隔阂 。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 , 虽然她是善良的 。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从那些丫鬟老婆们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所以难免落得悲惨的结局 。
形象剖析
捧心西子病态美
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 , 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 , 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 , 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丽灵幻”的美丽形象 。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 , 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 , 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 ,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艳”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 , “泪光点点 , 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
以自尊掩饰自卑
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 。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 。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 。” “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 。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 伤害着别人 。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 , 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 , 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 , 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 。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 , 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 。不过 , 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贾宝玉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 , 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 。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 , 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 , 又与你何干?”(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 。比作戏子犹可恕 , 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 。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 。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 。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 , 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 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 。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 。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
追求真爱
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 , 她唯一的知己是贾宝玉 。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 , 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 。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 。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 。这时的贾宝玉,对纯真圣洁的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 , 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 , 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
林黛玉的悲剧
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 。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 , 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 。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 , 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造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其儿媳王夫人 。如宝玉的亲信,王夫人就选中了袭人,袭人只是准备作为通房丫头给宝玉的 , 对宝玉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 , 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至此 , 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 。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
推荐阅读
- 溥杰与嵯峨浩 溥杰的第一个妻子为什么是日本人
- 小猫起癣是因为什么原因
- 五菱之光v还生产吗 五菱之光V为什么停产了
- 心术 黄菁菁 心术黄菁菁为什么分手
- 多尔衮为什么不当皇帝?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几子
- 纪昀的谥号为什么是“文达”
- 火星为什么不能住人?
- 为什么淘宝网页打不开 为什么淘宝网页搜索不到药品了
- 纪晓岚为什么不吃鸭子
- 为什么不能对着天上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