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醉翁亭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 。
2、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 。
3、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 。
4、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新政,而反对保守的吕夷简、夏竦之流 。
5、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亲戚中有人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
6、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 , 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 , 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 。
7、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 , 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
8、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
9、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 , 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 ,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
10、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 。
11、有山,有泉、有林,有亭 。
12、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狼牙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 , 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 , 这样 , 无山,则泉不美 , 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 。
13、山与泉相依 , 泉与亭相衬 , 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 , 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
14、二、勾勤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 , 十分热闹,这个场景在太守眼里,应更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写宴饮之乐,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是肉还是菜,都是就地取材,这样意在夸耀滁地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 。
15、同样,宴饮之乐也没有王公贵族府第宴饮的奢华,但这是在滁州的土地上与滁州的老百姓一起宴饮的这种乐趣,也是王公贵族梦想不到的欢乐,作者在这里勾勒出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游乐风习画 。
16、三、积极的人生态度范仲淹等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 , 他们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替他们辩护 , 被贬为滁州知府,一般被贬的人都是悲观 , 彷徨,沉迷于山水 。
17、而欧阳修却不同,他虽然被贬,但他没有就此沉沦 , 而是与滁州人民同乐,将滁州人民的安定生活归功于宋王朝的休养生息政策 , 由此可以看出,欧阳修在谪居时期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 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 他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
18、四、精巧的结构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作者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是人情之乐 , 写宴饮,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显得含蓄委婉,文章结构严谨 , 处处注意前呼后应,无懈可击 。
19、五、出色的语言《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炼 , 音节铿锵,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醉翁亭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0、文中语言骈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语言凝炼精粹,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 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二十一个“也”字,一贯通篇,毫无重复之感,反而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 。
21、总之,《醉翁亭记》是篇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明丽的优美游记散文,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