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认识实习心得


【测量学认识实习心得】测量学认识实*和加深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初步经验和基*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测量仪器**作技能,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例尺地形图*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认识.
实*致相等*位置*常用步测*,按粗平、瞄准后视尺、精平、读数a1,记入记录表中对应后视栏中;再转动望远镜瞄前尺、精平、读数b1,将前视读数记入前视栏中.**次实验只读水准尺黑面*.
3、计算高差.h1=后视读数一前视读数=a1-b1,将结果记入高差栏中.
4、仪器迁至第二站,第一站*前视尺不动变为第二站*后视尺,第一站*后视尺移到转点2上,变为第二站*前视尺,按与第一站相同*方法进行观测、记录、计算.
5、按以上程序依选定*水准路线方向继续施测,直至回到起始水准点BM1为止,完成最后一个测站*观测记录.
6、成果校核.计算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fh=∑h≤±12 *mm*,式中n为测站数.若高差闭合差超限,应先进行计算校核,若非计算问题,则应进行返工重测.
*2*注意事项
1、立尺员应认真将水准尺立直,注意不要将尺立倒.并用步测*方法,使各测站*前、后视距离基*相等.
2、正确使用尺垫,尺垫只能放在转点处,已知高程点和待求高程点上均不能放置尺垫.
3、同一测站,只能粗平一次*测站重测,需重新粗平仪器*;但每次读数前,均应*水准管符合气泡是否居中,并注意消除视差.4、仪器未搬迁时,前、后视点上尺垫均不能*.仪器搬迁了,后视尺立尺员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上尺垫仍不能*.若前视尺垫*了,则需从起点开始重测.
*二*四等水准测量
*1*步骤提要
1、指定一已知水准点,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至6个测站为宜;
2、照准后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照准前视标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4、照准前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5、照准后视标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3*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黑红面读数差,黑红面高差之差,高差闭合差
L为水准路线总长*km*.
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应立即计算并按表中各项限差要求进行*.若测站上有关限差超限,在*站*发现后可立即重测.若迁站后*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起,重新观测.
4*依次设站,按同法施测直至全路线施测完毕.
5*对整条路线高差和视距进行检核,计算高差闭合差.
*4*注意事项
严守作业规定,不合要求者应自觉返工重测.
小组成员*工种*换应做到使每人都能担任到每一项工种
测站数应为偶数.
要用步测使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在施测过程中,注意调整前后视距离,使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致超限.
各项检核合格,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方可收测.
**示.图2所示为行列编*法,有六五行,分别以A、B、C、D、E、F表示六列列*,以1、2、3、4、5表示五行行*.对于最左上角*一格其四个角点点*为A1、A2、B1、B2表示.
图1 *场地 图2划分方格
2.进行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如图1和图2所示*这快*场地,各方格角点*高程可用水准测量*方法连测解决因为是求场地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其方法是如场地附近有水准点*如图3有水准点BMC,高程为60.188m*,可从水准点出发.如场地附近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按水准路线*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图3由BMC点起始,经1、2、3、4、5站后,仍回到BMC点.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图上每站*二条实线表示者*,还应读各站欲连测*方格角点读数,为*前视读数*图上每站*虚线表示者*.转点读数应读至毫m,*前视读数读至cm.实地读数*情况如图3各角点上注字.将所有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前视点*高程.
图3 方格角点高程测量
3.计算场地平整后*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图2一致*空白方格网,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方格角点左上方,如图4所示,计算场地平均高程,其公式为:
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场地平整后*设计高程.并按在图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该等高线为挖、填边界线.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闭合导线测量及绘图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1*相邻导线点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
2*导线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处,便于保存点*标志和安置仪器;
3*导线点位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地方,便于测图和放样;
4*导线各边长应大致相等,应接近于平均长度;
5*导线点应有足够*密度,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量边长 精度:K=1/2000
3.测角 左角、右角 测回法±40
4、联测 新布设*导线与周围已有*高级控制点**测量.
1*由高级点传递坐标和方位角
2*假定坐标,由罗盘仪测出磁方位角.
五.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1、角度闭合差fB计算和调整
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β理=*n-2*·180 实际测量值:∑β实测 =∑βI
角度闭合差fβ=∑B测-∑B理fB容=±30〃
当时,角度闭合差fB调整: =-fB
不能整除时将余数分到导线中短边*相邻角,短边测角时由于仪器照准引起误差大.
调整后*角值:
2、导线边坐标方位角推算
坐标方位角推算α前=α后+β左-180
α前=α后-β右+180
3、坐标增量计算*两个点坐标*差值*
4、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和调整
1〉计算 ∑Δx理=0 ∑Δy理=0
坐标增量闭合差 Δx实测=fx ∑Δy实测=fy
2〉调整改正数Vxi=-fx/∑D * Di Vyi=-fy/∑D * Di
5、坐标计算
Xi=Xi-1+ΔXi-1,I Yi=Yi-1+ΔYi-1,i
三、结束语
收获体会:
通过实际*测量实*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动脑和绘图*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影响;
水准测量和水平角测量均需*闭合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绘制格网铅笔*粗细要根据规定,反复*以减小误差,网格对地形图影响很大;
小组成员*合作很重要,实*程度上影响实验*进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