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文章插图
近日发现一名里约奥运会的随团外籍教练,刚刚返回国之后,出现了恶心、发烧、肌肉肌肉痠痛症状 , 经登革热快筛呈现阴性反应,医院不敢掉以轻心,已将血液检体送中央检验 。据了解,这名外籍教练是今天出现发烧、恶心、肌肉痠痛症状 , 他就医时有表达刚从巴西返国,院方马上为他做登革热快筛 , 初步快筛结果呈阴性反应 。医生担心恐为寨卡病毒 , 为求慎重 , 已将这名教练的血液检体送中央疾管署检验 , 结果将由疾管署发布 。那么 , 寨卡病毒到底是什么呢?其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1、寨卡病毒
一、寨卡原本是非洲乌干达南部一片丛林的名字,科学家们最早从生活在那片丛林里的一只猕恒河猴身上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被称之为寨卡病毒,1952年又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该病毒,1968年 , 在尼日利亚发现了人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例 , 并逐渐扩散到东南亚、西太平洋岛国等地区 。
二、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暴发疫情于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发病185例 。2013年10月开始,法属波利尼西亚也发生寨卡病毒暴发,发生病例大约有上万例 。2015年5月,巴西发现首例本地感染病例 , 其后疫情持续发酵,直到发生了大规模疫情 。
三、截至2016年1月 , 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 。目前本土居民感染的国家主要是美国以南的拉丁美洲地区,包括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洪都拉斯、法属圭亚那、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多米尼加等 。
2、临床表现
一、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 。
二、斑丘疹 。属于皮疹的一种 。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 。
三、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 。
四、非化脓性的结膜炎 , 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 。
五、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 。
3、传播途径
一、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 , 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 。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 。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 。
二、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 。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
三、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 , 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4、如何治疗
一、虽然寨卡病毒引起广泛关注,但绝大多数临床症状也都是轻微的,可以在2-7天内自愈,真正需要住院的很少 。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
二、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 , 只需减少体力活动 。另外 , 需要多饮水 。
三、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 。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 。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 。
5、如何预防
如果你不是孕妇,近期又不得不去疫情爆发的地区,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目前主要是防蚊 , 避免户外活动 。参加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喷洒驱蚊液 。如果是长期在当地工作的话,要注意保证周围没有蚊虫孳生地、使用蚊帐等 。
6、区分登革和寨卡
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 。诊断寨卡病毒主要依据:
一、血液中是否有寨卡病毒核酸,2-5天(宽泛一些3-7天)采血阳性率较高,超出这一时间范围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 。
二、通过血清学诊断,在病人出现发热症状4天之后 , 检查寨卡病毒中和抗体 。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为同属,会有交叉免疫反应 。单纯寨卡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滴度会明显升高,大于登革病毒的4倍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