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有两丞,秩千石


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有两丞,秩千石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有两丞,秩千石,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这些机构很多不是同一个时代的 , 有的先出现有的后出现 , 职能上有替代和交叉 , 因为是前代有的机构所以都保存下来,但到后来实际已经没有什么权力可言 , 有的职能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 。
2、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是秦汉时代的九卿系统的机关,而礼部是隋唐后的六部系统的机关,但是隋唐政治机构大改革后,原来的九卿系统并没有完全废除 , 所以有个就作为旧制度的残余留存下来 , 但是其大部分权力已经被六部代替,权限大副缩小 , 变成闲职,有的朝代则将其归口到各部管理,有点类似于现在我国那些归各部委对口管理的“总局” 。
3、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
4、南北朝北周始设 。
5、隋唐为六部之一 。
6、历代相沿 。
7、长官为礼部尚书 。
8、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
9、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
10、四司之外,清设有铸印局,掌铸造皇帝宝印及内外官员印信 。
11、会同四译馆,掌接待各藩属、外国贡使及翻译等事 。
12、光绪三十二年(1906) , 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 , 将原设之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并入礼部 。
13、礼部内部机构中添设承政、参议二厅,仪制、太常、光禄三司及礼器库、礼学馆 。
14、宣统三年(1911),将礼部改为典礼院,成为清政府专管朝廷坛庙、陵寝之礼乐及制造典守事宜,并掌修明礼乐、更定章制的机关 。
15、-----------------------------------------------------------------------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
16、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 。
17、汉景帝六年 (公元前151年)改称太常(《汉书·百官公卿表》) 。
18、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 。
19、《隋书·百官志》:“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 。
20、’历代大体相同 。
21、太常的主管官员称太常卿 。
22、太常卿下属职官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为太常博士,协律都尉(校尉),太乐署的令、丞,以及汉以后建置的鼓吹署令、丞,清商署(部)的令或丞等 。
23、与礼乐仪制有关的官员为太常博士,或称太乐祭酒、太乐博士 。
24、兼及乐制和历算的官员 。
25、视地位高低称协律都尉(校尉)、协律中郎将、协律郎、雅乐部、钟律令、钟律郎等 。
26、其中的协律都尉、钟律令常常就是太乐令 。
27、太常所属个署、局、部的分并关系,因朝代和主管。
28、太常寺 卿 少卿 丞各一人 博士四人 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卿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
29、礼之名有五:曰吉礼,曰宾礼,曰军礼 , 曰嘉礼,曰凶礼 。
30、皆掌其制度仪式 。
31、祭祀有大祠,有小祠 。
32、其牺牲、币玉、酒醴、荐献、器服各辨其等;掌乐律、乐舞、乐章以定宫架、特架之制,祭祀享则分乐而序之 。
33、凡亲祠及四孟月朝献景灵宫、郊祀告享太庙,掌赞相礼仪升降之节 。
34、岁时朝拜陵寝,则视法式辨具以授祠官 。
35、凡祠事,差官、卜日、斋戒皆检举以闻 。
36、初献用执政官 , 则卿为终献用卿 , 则少卿为亚献;博士为终献;阙则以次互摄 。
37、郊祀已,颁御札则撰仪以进 。
38、宫架、鼓吹、警场,率前期按阅即习 。
39、馀祀及朝会、宴享、上寿、封册之仪物亦如之 。
40、若礼乐有所损益,及祀典、神祀、爵号与封袭、继嗣之事当考定者,拟上于礼部 。
41、凡太医之政令 , 以时颁行 。
42、太常寺一般设有: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 。
43、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少卿为之贰 。
44、凡大礼,则赞引;有司摄事,则为亚献;三公行园陵,则为副;大祭祀,省牲、器,则谒者为之导;小祀及公卿嘉礼,命谒者赞相 。
45、凡巡幸、出师、克获,皆择日告太庙 。
46、凡藏大享之器服,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 。
47、初,有衣冠署 , 令,正八品上;贞观元年,署废 。
48、高宗即位,改治礼郎曰奉礼郎,以避帝名;龙朔二年,改太常寺曰奉常寺,九寺卿皆曰正卿,少卿曰大夫 。
49、武后光宅元年 , 复改太常寺曰司常寺 。
50、----------------------------------------------------------------光禄寺官署名 。
51、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
52、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 。
53、武帝时改称光禄勋 。
54、东汉末复称郎中令 。
55、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 。
56、魏、晋、南朝宋、齐及北魏均同 。
57、以后废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 , 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 , 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
58、《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 , 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
59、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 。
60、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 。
61、又期门、羽林皆属焉 。
62、”《晋书.职官志》:“光禄勋,统武贲中郎将、羽林郎将、冗从仆射、羽林左监、五官左右中郎将、东园将、太官、御府、守宫、黄门、掖庭、清商、华林园、暴室等令 。
63、”参阅《通典.职官七.光禄卿》 。
64、隋领太官、肴藏、良酝、掌醢四署 。
65、唐改肴藏名为珍羞,余同 。
66、宋除太官令外,有内酒坊、油醋库等机构 。
67、元掌起过米麴等事,领尚饮、尚酝局等,隶宣徽院 。
68、明、清领署同唐,惟“太官”作“大官” 。
69、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并入礼部 。
70、光禄寺 卿 少卿 丞 主簿各一人 。
71、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修其储备而谨其出纳之政,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
72、凡祭祀,共五齐、三酒、牲牢、郁鬯及尊彝、笾豆、后⒍蕖㈣櫟侵? ,前期饬有司办具牲镬,视涤濯,奉牲则告充告各 , 共其明水火焉 。
73、礼毕,进胙于天子而颁于百执事之人 。
74、分案五 , 置吏十 。
75、元佑三年 , 诏长、贰互置 。
76、政和六年二月 , 监察御史王桓奏:“祭祀牢醴之具掌于光禄,而寺官未尝临视,请大祠以长贰、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监视宰割,礼毕颁胙 , 有故及小祠 , 听以其属摄 。
77、”从之 。
78、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 。
79、光禄卿、少 , 皆为寄禄 。
80、元丰制行,始归本寺 。
81、中兴后,废并入礼部 。
82、光禄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从六品上;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
83、掌酒醴膳羞之政,总太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 。
84、凡祭祀,省牲镬、濯溉;三公摄祭,则为终献 。
【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有两丞,秩千石】85、朝会宴享 , 则节其等差 。
86、录事二人 。
87、龙朔二年,改光禄寺曰司宰寺 。
88、武后光宅元年,曰司膳寺 。
89、有府十一人,史二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六人 。
90、鸿胪寺官署名 。
91、秦曰典客,汉改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 。
92、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 。
93、大鸿胪主外宾之事 。
94、至北齐 , 置鸿胪寺,后代沿置 。
95、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 。
96、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
97、清末废 。
98、《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
99、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
100、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 。
101、”《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 。
102、”《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 。
103、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 。
104、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 , 并鸿胪引奏 。
105、岁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赞百官行礼 。
106、”鸿胪寺 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 。
107、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 。
108、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 。
109、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 。
110、诸蕃封册,即行其礼命 。
111、若崇义公承袭 , 则辨其嫡庶,具名上尚书省 。
112、其周嵩、庆、懿陵庙,命官以时致享,若凶仪之节,宗室以服,臣僚以品 , 辨其丧纪而诏奠临赙赠之制 。
113、礼仪成服,则卿掌赞导之仪,葬则预戒有司具卤簿仪物 。
114、分案四 , 置吏九 。
115、其官属十有二:往来国信所,掌大辽使介交聘之事 。
116、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 。
117、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 。
118、怀远驿,掌南蕃交州 , 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 。
119、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 。
120、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 。
121、传法院,掌译经润文 。
122、左、右街僧录司 , 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 。
123、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 。
124、已上并属鸿胪寺 。
125、中兴后,废鸿胪不置 , 并入礼部 。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