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什么?各地小年食俗盘点

导语: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节 , 小年夜有祭灶王、扫尘土 、剪窗花等等的习俗 , 它是由农历的日期来定的 , 一般来说北方小年是农历腊月23 , 南方的小年是农历腊月24 。
小年吃什么?各地小年食俗盘点【小年吃什么?各地小年食俗盘点】小年 , 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 , 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 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 , 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 除此之外 , 还有吃灶糖的习俗 , 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 , 喝豆腐汤 。 早在宋朝 , 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 , 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 。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 , 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 , 为了节省开支 , 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 , 于腊月二十三祭灶 , 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 , 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 , 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 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小年吃什么?各地习俗不同:1、北方吃饺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 , 意为给灶王爷送行 ,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 上供时 , 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 此外 , 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 每逢新春佳节 , 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小年吃什么?各地小年食俗盘点

文章插图

2、山东半岛吃面花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 , 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 , 表示全家大团圆 , 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 , 发面后醒面 , 再揉面再醒面 , 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 , 待面醒后才下蒸锅 , 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 , 非常好吃 , 但很费工夫 。
3、山东鲁西吃粘糕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 。 每年腊月廿三 , 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 , 意为粘住灶王的嘴 , 让其上天言好事 , 不说人间坏事 。 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 , 香甜劲道 , 入口绵软 , 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 另外 , 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 , 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
4、关东地区吃关东糖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 。 一年之中 , 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 。 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 , 它是祭灶神用的 。 乳白色的大块糖 , 放在方盘上 , 一般有三寸长 , 一寸宽 , 扁平 , 呈丝条状 。 新做的大块糖 , 放在嘴里一咬 , 又酥又香 , 有粘性 , 有一种特殊风味 , 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 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 , 广为百姓享用 。
文章分页: 1 2下一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