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和太监如何区分 什么是宦官( 二 )


宦官和太监如何区分 什么是宦官

文章插图

太监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畸型产物,是封建王朝极端残忍、极不人道的具体表现 。 太监一般都是贫苦出身,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入得皇宫去侍奉皇室成员 。 作为太监,不仅要饱尝生理及心理的双重摧残,而且还要承担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他们是封建社会最低层的可怜人 。
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几位“幸运”的太监,像魏忠贤、李连英等,他们因得到了皇上的宠爱而权贵无比,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了 。
古代阉人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早已为人们所熟悉 。 但是,只要一提到阉人,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宦官或太监 。
那么什么是宦官?什么是太监?
其实,在中国古代,它们之间截然不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来揭秘吧考察《辞源》的解释,“宦者”就是太监、阉人,“宦官“就是宫内侍奉官 。
宦官、太监尽管都是我国封建社会皇宫中的特有人员,而且都是被阉割过的、为封建帝王服务的奴仆,但是概念却有严格区别 。
东汉以前,宦官中既有阉人,也有士人 。
据《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 。 可见,“悉用阉人”是在东汉之后才有的事情 。 这时阉人才能与宦官等同起来 。 宦官多是幼年入宫,社会关系简单,别无出路,但因其近于皇帝,故权势很大 。
唐代以后,随着世风日下,民间官僚富商收买男童,私自阉割后送入宫廷,并企图日后利用 。 而且,在东汉时期,还出现了女宦官,出土的汉代彩绘女宦官陶俑就是明证 。
“太监”一词,最早始于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当时政府将掌管乘舆、服饰的殿中省改为中御府,并设“中御太监”“少监”之职 。 到了辽代,“太监”就成了政权机构中的官员称谓之一 。 据《续文献通考》记载,辽代的太府监、少府监、秘书监等都设有太监 。 金、元时期因袭辽代制度,所设各监也多有“太监” 。 元代太监是诸监中的二级官吏,并非尽是刑余之人 。
到了明朝,太监和宦官有了较固定的关系 。 充当太监必是宦官,但明代宦官并不都是太监 。 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具有一定品级、俸禄的高级宦官 。 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是从清朝开始的 。
到了清朝,宦官被取消了,一律称为太监 。 清朝的太监分为三六九等,下级的受苦受难,上级的为非作歹、为所欲为 。 比如有名的慈禧太后的太监李莲英既可制约满朝文武大臣,又可与太后同吃一个灶,他的家乡居然有地三十六顷,金银财宝无数 。
宦官和太监如何区分 什么是宦官

文章插图

清代太监之间也是等级森严,仅从他们的服饰上可看得很分明 。 按照规定,不同品级的太监的服饰也是不一样的 。 太监的服饰华丽考究,二品太监,头戴红顶花翎,蟒袍补子为仙鹤;三品太监为正蓝顶花翎,蜞袍补子为凤凰,无品太监,一律穿紫色绸缎袍,补子为蟠龙花和五蝠捧寿的吉祥图案 。 其他充当杂役的太监均穿紫色布袍 。
在等级的社会里,人们有着不同等级的身份和地位,承担和享受不同等级的义务和权利,付出不同等级的劳动,也要换来相应等级的回报 。 宦官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全体,但也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 。 正常人能够从社会得到的一切,宦官也能够得到 。 为皇家效命,无论皇室贵胄,亦是公卿大员,都能领带俸禄,那么,服务于内廷的宦官们应该也不会例外 。 宦官们辛劳的为皇室奉献着服务,不会都是“义务劳动”吧?
作为宦官,即使生在等级社会,即使身份比较尴尬,但也是凭劳动吃饭,出卖劳动,换取报酬,拿取俸禄,是非常自然的事 。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由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
但是,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 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 。 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 尽管太监的俸禄少,但是明朝的很多手握重权的太监非常富有,例如明英宗时期的大太监王振,死后炒家时,查出“金银六十余库,与盘白,珊瑚高二十余尺者二十余株”,另有数处装潢富丽、重檐深阁的宅第,数万匹马和田地万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