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小学心理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文章插图
大家好,小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小学心理教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一节 品德的概述l 识记:品德:是个人依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
2、2、道德是社会现象 , 品德是心理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 。
3、3、品德的形成既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 也受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 。
4、4、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 。
5、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 道德情感又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 。
6、儿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并可引发出一定的道德行为 。
7、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
8、第二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l 领会与应用: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小学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总的发展趋势是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规律 。
9、(1)从他律到自律 。
10、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以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逐步发展到以自己独立见解为标准的 。
11、这种转折一般以9岁为界限 。
12、(2)从效果到动机 。
13、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 。
14、(3)由片面到全面 。
15、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往往从带有较大的片面性逐步发展到比较全面、客观 , 从只看现象逐步发展到深入事物的本质 。
16、2、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
17、(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渡 。
18、(3)道德行为习惯在逐步养成 。
19、3、分析小学儿童撒慌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 。
20、撒慌是一种虚构或捏造事实的行为 。
21、有时候儿童表现为用不适当的方式隐瞒部分或全部事实 。
22、(1)造成撒慌的原因A、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缺乏民主、信任与沟通 , 是造成儿童撒慌最为多见的原因;B、儿童撒慌也与他期望获得重视有关,他们经常通过夸大事实,用吹牛的方式来吸引他人对自己的注意 , 希望借此来发展和巩固自己在同学和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地位;C、大部分儿童由于爱幻想,经常把想象中的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内容加以表述,这通常不是撒慌,而是由于认知和发展的限制,难以把理想与现实区分清楚 。
23、(2)如何对待儿童撒慌首先,教师、父母要增强对儿童的理解,寻求与儿童取得沟通的共同语言,打消孩子对教师、父母的戒备乃至恐惧的心理 。
24、其次,对于撒慌的儿童,应该认真严肃地指出说慌的危害性 , 要让儿童知道,用撒慌来掩饰错误是错上加错 。
25、再次,要注意帮助儿童克服因过去说慌而产生的罪恶感 。
26、4、分析小学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逃学与离家出走是一种因为儿童拒绝学校或家庭而造成的社会行为问题 。
27、(1)原因归纳起来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过失给予过分严厉的惩罚,造成儿童在自尊或情感上的挫折而出走 。
28、B、同学或一些社会组织团伙中用极具有诱惑力和易使人成瘾的活动吸引儿童,儿童会因为逐渐沉溺于这些活动而实际上造成出走的局面 。
29、C、出走还和儿童不良的个性心理有关 。
30、D、某些在学校 中始终受到老师重视的学生 , 缺少经历生活挫折的心理准备 , 以会因为偶然的失落而产生出走行为 。
31、(2)如何防止和对待儿童逃学与离家出走A、父母不要过分娇宠是预防出走的重要前提 。
32、当然,同时也要注意不可走向另一极端,采用体罚、辱骂的方式对待孩子 。
33、B、成人要学会尊重和爱护儿童,又有理有节,不姑息儿童的错误 。
34、C、教师对于好学生不可一味抬举,对于差生也不能总是贬斥,而是要论事不论人,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使好学生不至于承受不了挫折,差生也不至于消极逃避 。
35、(3)对于已经逃学或出走的儿童,可从以下几方面给予系统帮助:A、对出走行为表示理解,使儿童感受到将不会对出走本身做出更多的惩罚,设法让儿童不再出走和愿意接受帮助,防止造成进一步对立;B、与儿童诚恳交谈,设法寻找出走的原因;C、对造成儿童出走的原因做出必要的解释,但对于确实由于儿童过失造成的出走,也不可无原则地忍让迁就 , 因为那样做,事实上就纵容了儿童的过失;D、对于因任性而出走的儿童,家长或教师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 , 使儿童感到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效果是微弱的;E、对于因其它社会诱因造成的儿童出走,还应注意消除一些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
36、第三节 小学儿童品德教育中的几种心理学方法l 识记:说理法: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恶善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 。
37、2、仿效法:是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给儿童提供道德榜样,让其仿效 , 从而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在儿童身上具体化的方法 。
38、3、应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 。
39、4、在一定条件下,适当的惩罚对改变行为有一定作用 。
40、l 领会:为什么惩罚应少用、慎用?(1)惩罚是带有一定风险的手段 。
41、(2)惩罚会削弱甚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 。
42、(3)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 。
43、2、运用惩罚时应注意的几点:(1)惩罚应以顾及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人格为前提,以便使儿童理解教育者的善意 , 从而消除或减少惩罚可能带来的消极作用 。
44、(2)惩罚要公正,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
45、(3)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效果好 。
【小学心理教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反思】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