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今天给大家分析一下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 虽然是很平常的东西 , 但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 。 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

【养生知识】刺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插图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 。
【拼音名】Cì Jí Lí
【英文名】Puncturevine Caltrop Fruit
【别名】茨、蒺藜、蒺藜子、旁通、屈人、止行、豺羽、升推、即藜、白蒺藜子、社蒺藜土蒺藜、白蒺藜、旱草、三角蒺藜、三角刺、八角刺、蒺骨子、野菱角、地菱、硬蒺黎、蒺黎蓇葖、蒺藜狗子、七里丹、陀罗刺、菱角刺 。
【来源】
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疾藜的果实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采收和储藏:8-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 大部分已成熟时 , 割取全株 , 晒几天 , 脱粒 , 再晒干 。
【原形态】
1.蒺藜 一年生草本 。 茎通常由基部分枝 , 平卧地面 , 具棱条 , 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 。 托叶披针形 , 形小而尖 , 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 , 对生 , 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l.5-2cm , 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 , 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 , 长圆形 , 长4-15mm , 先端尖或钝 , 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 , 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 。 花淡黄色 , 小型 , 整齐 , 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 , 有时达20mm;萼5 , 卵状披针形 , 渐尖 , 长约4mm , 背面有毛 , 宿存;花瓣5 , 倒卵形 , 先端略呈截形 , 与萼片互生;雄蕊10 , 着生与花盘基部 , 基部有鳞片状腺体 。 子房5心皮 。 果实为离果 , 五角形或球形 , 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 , 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 , 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 。 花期5-8月 , 果期6-9月 。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 。 枝匍匐或上升 , 密被柔毛 。 叶对生 , 长2.5-4.5cm , 有小叶4-7对;小叶近无柄或具短柄 , 纸质 , 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 , 先端近圆形而急尖 , 基部偏斜;托叶对生 , 披针形或近镰刀状 , 长约6mm 。 花大 , 单生叶腋 , 直径约3cm , 花梗约与叶等长;萼片披针形 , 长约8mm , 外面被长柔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 , 长约20mm;子房被淡黄色硬毛 , 花柱粗壮 , 长约2mm , 柱头裂片小 。 分果片长8-12mm , 有小瘤体和锐刺2-4条 。 花期5月 。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 。
2.生于海滨砂滩或荒地上 。
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 。
2.分布于海南、云南 。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 , 耐干旱 , 怕涝 。 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适宜栽培 , 多雨地区及粘土、洼地均不宜栽种 。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因果壳坚硬 , 在播种前要碾磨果实 , 使果瓣分离 , 再磨去果刺 , 进行播种 。 作高畦 , 按行株距50cm×40cm开穴 , 穴深10cm , 每穴播种子5-6颗 , 覆土 , 稍加镇压 。
田间管理 幼苗高6-8cm时间苗 , 除去密苗和弱苗 , 遇缺株补苗 , 并及时松土除草 。 5月开花前施氮肥1次 , 以人粪尿为主 , 增施过磷酸钙 。 要经常清理墒沟 , 以免田间积水 。 若久旱需及时灌溉 。
【性状】
性状鉴别 (1)蒺藜复果多由5分果瓣组成 , 放射状排列呈五棱状球形 , 直径7-12mm 。 商品常裂为单一的分果瓣 , 斧状三角形 , 长3-6mm , 淡黄绿色 , 背面隆起 , 有纵棱及多数小刺 , 并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 , 成八字形分开 , 两侧面粗糙 , 有网纹 , 灰白色;果皮坚硬 , 木质 , 内含种子3-4粒 。 种子卵圆形 , 稍扁 , 有油性 。 气微 , 味苦 。
(2)大花蒺藜分果瓣背部只有1对强大针刺;分果含种子4-6粒 。 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蒺黎灰黄色或黄绿色 。 ①内果皮石细胞椭圆形、类三角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 , 直径15-43μm , 长约至118μm , 壁厚4-15μm , 有的纹孔较密 , 壁厚者胞腔不明显 。 ②内果皮纤维常上下数层纵横交错排列;纤维长短不一 , 直径4-27μm , 壁厚 , 木化 。 ③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 ④种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 , 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 内平周壁具条状增厚 , 木化;断面现类方形 , 垂周壁条状增厚 , 向内向外约至细胞的1/2 。 另可见内胚乳细胞及导管 。
【化学成份】果实含刺蒺藜甙(tribuloside)即银椴甙(tiliroside) , 山柰酚(kaempferol) , 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opferol-3-glucoside) , 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 , 槲皮素(quercetin) , 维生素C , 还含薯蓣皂甙元(diosgenin) 。 种子含痕量哈尔满(harman) , 种子油中的主要脂肪酸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 , 硬脂酸(stearic acid) , 油酸(oleic acid) , 亚油酸(linoleic acid)及亚麻酸(linolenic acid)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