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方法 中医刮痧可分4种方法( 二 )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 。 方法简便 , 容易掌握 , 容易施用 , 效果较好 。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 , 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 , 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 , 叫做挤痧疗法 。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 , 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 , 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 。 依病施治 , “红点”可大可小 , 一般要求大如“黄豆” , 小似“米粒” 。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 , 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 , 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 , 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 。 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 , 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 , 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 。 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 , 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 , 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 , 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 。 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 , 在挑刺的部位上 , 用左手捏起皮肉 , 右手持针 , 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 , 每个部位挑3下 , 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 , 反复多次 , 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
4.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 , 是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 , 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 , 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 。 如在静脉放痧时 , 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 , 要求患者握掌 。 然后 , 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 , 再用75%酒精脱碘 , 然后针刺放血 。 在穴位放血时 , 可根据病情需要 , 经皮肤消毒后 , 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
放痧法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 。 与挑痧法基本相似 , 但刺激性更强 , 多用于重症急救 。
(1)泻血法
消毒被刺部位 , 左手拇指压其下端 , 上端用橡皮管扎紧 , 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 , 迅速刺入脉中0.5mm深后出针 , 使其流出少量血液 , 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 此法适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 。
(2)点刺法
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 , 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 , 常规消毒后 , 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 , 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人皮肤l~2mm深后出针 。 轻轻挤压针孔周围 , 使其少量出血 ,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 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
全息经络刮痧法
全息经络刮痧法是在民间刮痧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作指导 , 选择刮拭与病变脏腑相关的部位防病治病的非药物疗法 。
新兴的全息经络刮痧法用微循环理论破译了"痧"的实质、"痧"与疾病的关系、出"痧"的原因、作用 , 阐明了刮痧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疗效迅速的机理 , 将刮痧疗法的临床应用从单纯的治疗作用扩展到防病保健作用及诊断作用 , 并提高了疗效 。 其独特的诊断作用 , 可以将潜伏的疾病早期发现 , 提前治疗 , 消除隐患 。 经络刮痧法:按照经络和腧穴的主治规律选经配穴的刮痧方法为经络刮痧法 。
全息刮痧法:以刮痧的方法选择刮拭各局部器官的全息穴区诊病、防病、治病 , 称为全息刮痧法 。 全息刮痧法广泛适用于头、面、耳、手、足、四肢、背部脊椎对应区等人体各全息胚及各脏腑器官体表投影区 , 具有刮拭范围小 , 刮拭时间短 , 治疗部位灵活多样的特点 。
全息刮痧法特别适合身体虚弱 , 不能进行大面积经络刮痧的患者 。 因刮拭部位多在头、手足等部位进行 , 治疗时可不必脱衣服 , 使刮痧治疗更简便易行 。 如因疼痛、皮肤病或痧未消退而不能刮拭的病变局部 , 就可以刮拭对侧或其他全息穴区 , 十分方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