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0大失败的营销案例 失败的营销案例有哪些?( 二 )


7.新飘柔:9.9=没市场
2003年底, 高端个人护理产品, 宝洁公司当家“花旦”飘柔突然跳水, 以9.9元200ml的价格, 直接逼向了众多中端品牌 。 此举一出, 营销界一片哗然 。 有人认为宝洁此举采用“侧翼防御”的手段, 打击了拉芳等二线品牌, 维护了宝洁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 。 也有人认为宝洁此举会导致高端形象失守 。
2004年, 市场终于给出了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 宝洁的降价营销战役, 使其产品在中高端两线销售都不甚理想 。 年关将近, 为了能够在2005年挽回形象, 宝洁一举拿下了2005年CCTV标王, 作为以“低成本大覆盖”广告为特征的日化企业, 宝洁突然以高价位的广告集中时段来塑造形象, 此举突显出其面对市场的决心与无奈, 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9.9营销策略, 未能够达到预期的市场目的 。
8.微软:煮熟的“鸭子”也能飞
2004年年底, 微软到手的北京市政府采购大单得而复失, 和最终失而复得, 使营销界大开了眼界 。 也凸现微软在营销上的不足 。 《中国财富》12月号以《微软的囚徒困境》为题, 用大篇幅反思了微软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失误:微软在中国的营销政策一向偏重于政府公关, 而消费层面上的营销努力非常欠缺 。 从目前操作系统和办公系统软件的市场格局分析中, 我们必须承认, 作为全球最通用的PC操作系统和OA系统, 政府采购中目前使用微软产品是成本最低的选择, 但是, 政府在采购商品的同时, 除了成本上的考虑之外, 更多还要考虑社会影响和政治上的因素 。 微软要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建树, 就必须对其一贯的营销策略有所调整, 否则, 北京政府采购的失败, 还仅仅是个开始, 远远不是结束 。
9.小灵通:渠道混乱“烧号”难禁
进入中国市场开始, 小灵通的入市即采用机卡一体, 入网时要么购买机卡一体小灵通, 要么带机选号入网 。 复杂的使用手续、简单的技术含量不但滋生了小灵通串号、盗号, 而且加重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运营负担, 占用了大量资金和精力 。 目前, 小灵通进入静悄悄的发展阶段, 与最初铺天盖地促销小灵通的广告相比, 现在的相对安静让外界颇不适应 。 于是, 一些渠道开始利用这个营销漏洞, 走私进口一些低价高性能的彩屏、PDA小灵通裸机, 利用低技术含量的烧号手段, 加工出售, 更有甚者采用一机多号, 谋取暴利 。 一时间, 小灵通渠道异常混乱 。 由于小灵通在市场营销上缺乏长远规划, 采用落后的机号一体手段, 成为2004年最失败的十大营销案例之一 。
10.波特与韦尔奇:谁比谁更失败?
【浅谈10大失败的营销案例 失败的营销案例有哪些?】 麦克尔·波特来了, 但是面对北京冷冷清清的市场, 这位世界最顶极的管理大师是否会感到一丝隐隐的孤独?而邀请麦克尔·波特前来中国的主办方, 在前期竟然没有启动宣传攻势, 使得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麦克尔·波特到底何许人也, 这无疑是营销的悲剧 。 而与麦克尔·波特相隔10天前来北京的杰克·韦尔奇却吃了营销过度的苦头 。 在中国几乎成了“经营之神”代名词的杰克·韦尔奇, 在众多国内顶极企业家的簇拥下, 韦尔奇的应答可谓乏善可陈 。 主办方在营销策划中显然并没有在访谈、演讲等具体实施过程中, 与杰克·韦尔奇进行良好的沟通, 与提问者没有进行默契的配合, 无疑使得杰克·韦尔奇的名声大打折扣, 无怪乎很多耗巨资参会者大呼“不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