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偏方 让你的肛门不再难受( 四 )


⑶换药方便 。
3、保持挂线成功的要点
⑴要准确地找到内口,一般在探针穿出内口时,如不出血,证明内口位置多正确 。
⑵伤口必须从基底部开始,使肛管内伤口先行愈合,防止表面皮肤过早粘连封口 。 一般橡皮筋在7~10d可以脱落 。 若10d后还不脱落,说明结扎橡皮筋的丝线较松,需要再紧一次 。
肛瘘切除术
切开瘘管并将瘘骨壁全部切除至健康组织,创面不于缝合;若创面较大,可部分缝合,部分敞开,填人油纱布,使创而由底向外生长至愈合 。 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 。
1、正确探查内口


寻找内口的操作与挂线疗法相同,探得内口后,将探针拉出肛门外,如瘘管弯曲或有分支,探针不能探入内口,则由外口注入1%美蓝色素溶液少许,以确定内口部位,再由外口以有槽探针探查,将管道逐步切开,探查,直至探到内口为止 。 如仔细探查仍不能找到内口,可将疑有病变的肛窦作为内口处理 。
2、切开瘘管并充分切除边缘组织
切开瘘管的全部表浅组织,由外口到内口及相应的肛管括约肌纤维 。 瘘管切开后应检查有无支管,如发现也应切开 。
瘘管全部切开后即将腐烂肉芽组织搔刮干净,一般不需要将整个瘘管切除,以免创面过大 。 最后修剪伤口边缘,使伤口呈底小口大的“V”字形,便于伤口深部先行愈合 。
3、肛管括约肌切断
术中应仔细摸清探针位置与肛管直肠环的关系,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下方进入,虽全部切开瘘管及大部外括约肌及相应内括约肌,由于保存了耻骨直肠肌,不致引起肛门失禁 。
如探针在肛管直肠环上方进入直肠如括约肌上肛瘘,括约肌外肛瘘,则不可做瘘管切开术,应做挂线疗法或挂线分期手术 。
第一期将环下方的瘘管切开或切除,环上方瘘管挂上粗丝浅,并扎紧 。 第二期手术俟大部分外部伤口愈合后,肛管直肠环已有粘连固定,再沿挂线处切开肛管直肠环 。
瘘管切开后,其后壁肉芽组织可用刮匙刮去,一般不必切除,以减少出血和避免损伤后壁的括约肌 。 切除瘘管组织应送病理检查 。
4、伤口处理
术后伤口的处理往往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关键在于保持伤口由基底部逐渐向表面愈合 。 每日更换敷料一次,最好在排便后进行,伤口内填充敷料逐渐减少,直到肛管内创口愈合为止 。 每隔数日做直肠指检可以扩张肛管,更可防止桥形粘连,避免假愈合 。
治疗肛瘘的中医偏方
1、内治法
①下焦湿热
肛门局部红肿热痛,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短赤,溃脓稠厚,伴有发热,周身困重,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
治法:清利湿热,通便消肿 。
方药:黄柏15克、苍术10克、牛膝10克、滑石15克 。 木通10克、大黄0克、山栀10克、革裤1D克、蒲公英30克、蚤休30克、丹皮15克 。
②湿毒蕴结
肛门局部红肿热痛,排便疼痛加重,有发热感,溃脓浊稠味臭,大便于结,小便短赤,伴有发热畏寒,口干苦,乏力,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
方药:柴胡15克、龙胭草15克、生大黄10克、芦荟15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黄柏15克、山栀1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木通10克、车前子包15克、地丁30克 。
③阴虚火旺
肛门局部溃疡经久不愈,红肿热痛不明显,溃脓稀薄,时有时无 。 伴见周身乏力倦怠,时低热,口干少饮,舌偏红苔黄偏干,脉细微数 。
治法:澈阴清热除墨 。
方药:青蒿15克、生地10克、地骨皮10克、鳖甲先煎30克、苍白术各10克、黄柏10克、牛膝10克、胡黄连15克、山药15克、泽兰泻各15克、丹皮15克、甘草5克、夏枯草15克 。
如气血虚者,可服中成药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人参归脾丸等 。
2、外治法
①外蕉洗法
炎症期:生大黄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百部60克,煎水薰洗 。
②外敷药
蕉洗后,先用药捻或药丁插至瘘管口再后退少许,外敷黄连膏、如意金黄膏、红升丹等,外盖灭菌敷料固定 。 隔日换药1次 。
治疗肛瘘的食疗偏方
1.百合茯苓粥
组成:百合30克,茯苓30克 。
用法:百合洗净,粳米淘净备用 。 茯苓洗净,纱布包扎,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沸10分钟,捞去药袋,加百合、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
功效:滋阴清热利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