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黑眼圈(怎么消除黑眼圈)


黑眼圈很难看 , 生活中却常可见到黑眼圈 。一旦拥有黑眼圈 , 不仅会使靓丽的容颜失去光彩 , 还会让人整体看上去特别疲惫和衰老 。我们都害怕有黑眼圈 , 但黑眼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消除呢?本文细为分析 。
一、黑眼圈是怎么来的?
一则 , 黑眼圈的定义
现代医学认为 , 由于经常熬夜 , 情绪不稳定 , 眼部疲劳、衰老 , 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 , 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 , 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 , 形成慢性缺氧 , 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眼” 。年纪愈大的人 , 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 , 所以黑眼圈就更明显 。
二则 , 为什么熬夜会导致黑眼圈?
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 , 若哪天没有睡好 , 或者整晚失眠 , 第二天就可能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 。而且 , 大多数人都认为黑眼圈是睡眠不足导致的 。
为什么呢?从中医来分析 , 睡眠是阳气大归根 。若失眠或熬夜 , 导致阳气不能归根 , 或归根不彻底 , 就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平衡 。
【为什么有黑眼圈(怎么消除黑眼圈)】其一 , 脾虚
根据中医的“五轮学说” , 眼胞应于脾 。一方面 , 脾主运化水湿 , 若脾伤而运化失司 , 气血无生化之源 , 则不能濡养于目 , 导致眼睑失于气血濡养而色黑无华 。且脾若运化失常 , 痰湿内生 , 阻滞于经络 , 导致眼睑周围血行不畅 , 而成瘀血 , 导致眼圈发黑 。
另一方面 , 饮食不洁 , 作息颠倒 , 引起脾阳亏虚 , 脾主运化 , 运化失司 , 水饮内停 , 若水饮聚于胞睑 , 则为黯黑色 。
其二 , 肝虚
就肝而言 , 一方面 , 肝开窍于目 。眼睛顾盼有神 , 源于肝血充养 。黑眼圈患者多有肝血不足、虚火上炎的表现 。中医强调“五脏六腑之精气 , 皆注于目” , 若长期熬夜 , 压力偏大 , 或是睡眠不足等 , 都会造成肝血不足而虚火上炎 , 出现黑眼圈 。
另一方面 , 肝经直接上行于目 。若肝血虚或肝阴虚 , 导致肝经气血不能上濡眼窍 , 可致目失所养 。肝在色为青 , 表现为黑眼圈 。
再者 , 平时若情志不畅 , 肝气郁结 , 导致气滞血瘀 , 也会导致黑眼圈 。
其三 , 肾虚
一方面 , “乙癸同源、木火相生” , 肝虚亦会导致肾虚 , 肝血不足亦会导致肾阴不足而虚火上浮;另一方面 , 肾主水 , 主闭藏 。若肾阳虚 , 导致气化不利 , 则水气上泛 , 滞于眼周 , 即会导致水环 。肾在色为黑 , 化为黑眼圈 。
肾藏精 , 在色为黑 , 其精气通过对任脉的充盈而上荣于目 , 任脉从咽喉部上行后 , 经过两侧面颊至目眶下 , 若肾阴虚所致双目失养 , 则可浮现肾之本色黑于目周 。
另外 , 过度房劳可致肾阳虚衰 , 肾的气化功能失司 , 体内水饮停留于体内 , 体表可集聚于眼下 , 化为眼袋 , 其色黑 , 即为黑眼圈 。
其四 , 心虚
一方面 , 心主血脉 , 若心气虚而心主血脉的功能下降 , 心脉血行不畅 , 血液凝滞 , 就会导致黑眼圈;另一方面 , 心经有支脉上“系目系” 。
其五 , 肺虚
肺主宣发肃降 , 通调水道 , 脾主运化 。肺脾气虚 , 则津液输布失常 , 痰浊内停 , 蓄于胞睑 , 阻滞络脉 , 而致目周青黑 , 变成黑眼圈 。
其六 , 血行不畅
中医认为 , “久病入络” , 血行不畅 , 会导致黑眼圈 。血行与肝、脾、心三脏相关 。“肝藏血”、“脾统血”、“心主血” 。肝气瘀滞而血行不畅 , 《眼科集成》曰:“气郁血滞 , 伏火邪风 , 挟瘀血而透于眼胞眼堂 , 隐隐现青黑之色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