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二 )


另一个必须要考虑的 , 是诺奖对性别平衡的重视 。 2018年性侵门事件后 , 诺贝尔文学奖一度陷入信任危机 。 2019年 , 诺奖评委洗牌 , 新增了不少女院士 , 这批人的文学趣味和从前是不同的 。 今年诺奖120周年 , 不会选太冷门的作家 , 2018年给了女性作家 , 2019年男性 , 性别平衡考虑 , 今年就会是女性年 。
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 , 过去得奖的作家 , 都是颁奖当天 , 在赔率榜快速上升的 , 而露易丝·格丽克恰恰是那个飙升的人 。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 , 你不是说有名吗?我听都没听说过这个作家啊!那是因为她在中国不怎么有名 , 在英语文学世界 , 露易丝·格丽克早已经是美国的桂冠诗人 , 其诗歌成就超过鲍勃·迪伦 , 继承的是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毕肖普、玛丽安·摩尔等人的文学遗产 。 在美国 , 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代宗师级别的诗人 , 步入经典文学殿堂指日可待 , 她是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波林根奖的获得者 , 也是自觉探索女性声音与神话意识的一位诗人 。 从诗歌成就来说 , 颁给露易丝·格丽克 , 和颁给加拿大的安妮·卡森 , 其实区别不大 。

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文章插图

一位美国的另类诗人
1943年 , 露易丝·格丽克出生于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 , 17岁时 , 她因厌食症辍学 , 开始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疗 , 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诗歌小组学习 , 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 , 开启自己的诗歌之路 。
她是2003-2004年度的美国桂冠诗人 , 至今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一本诗随笔集《证据与理论》(1994) 。 在美国 , 她是文学奖的常客 , 获得包括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国际笔会/玛莎·阿布朗德非虚构文学奖、波林根奖在内的文学奖项 , 如今她居住在麻省剑桥 , 任教于耶鲁大学 。
露易丝·格丽克一生著作等身 。 2012年11月 , 她出版了诗合集《诗1962-2012》 , 其中包括: 《头生子》(First Born)、《沼泽地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rshland)、《下降的形象》(Descending Figure)、 《阿基里斯的胜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阿勒山》(Ararat)、《野鸢尾花》(The Wild Iris , 获普利策诗歌奖)等代表作 。
《诗1962-2012》在美国 , 露易丝·格丽克是一位宗师级别的诗人 , 但是 , 她又并非是一位典型的当代美国作家 。 在政治与文学相互交缠的年代 , 这一代美国作家已经习惯于公共议政 , 在作品中表达对现实政治的担忧 , 尤其是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 , 美国作家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抵抗运动 , 与他们相比 , 格丽克是一位静默的作家 。 诗歌之外 , 作家退场 。 格丽克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诗歌 , 在文学谱系上 , 她延续了狄金森、毕肖普等女诗人的探索路径 , 一方面有意识地将诗歌与神话相结合 , 另一方面 , 她的诗歌就如同一把锥子 , 通过对沉重议题的书写 , 唤起读者的“疼痛”意识 。 读过格丽克的读者感慨 , 她是一位读起来很“疼”的诗人 , 因为格丽克毫不回避生命中痛苦的时刻 , 她反复书写死亡、分离、孤独 , 在宽阔的诗意中 , 照亮每一个无依之人的灵魂暗面 , 所以 , 格丽克是一位灵魂诗人 , 她处理的就是人内心最本质的一些东西 。
神学、(流动)性别、爱欲、边界、生死 , 这是格丽克诗歌的几个常见主题 。 她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 女性体验是其诗歌永恒的主体 , 但她不会标榜女权主义者来作为自己固有的标签 , 她将女性的生存体验引向更玄秘的境地 , 而不是伤痕文学般的简单控诉 。 格丽克在精准、细腻、陌生化的诗歌写作中 , 写出女性丰富的生命体验 , 并试图将现代诗歌与古典神学相结合 , 从而使诗歌的主旨更加深邃宽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