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为什么写凤求凰 凤求凰司马相如的故事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

司马相如为什么写凤求凰 凤求凰司马相如的故事

文章插图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的故事,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他人京师、梁国宦游归蜀,应好友临邛(今四川邛崃)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 。 当地头号富翁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精通音乐,青年寡居 。
一次,卓王孙举行数百人的盛大宴会,王吉与相如均以贵宾身份应邀参加 。 席间,王吉介绍相如精通琴艺,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 。 ”相如就当众以“绿绮”弹了两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动文君 。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 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 。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 。 ”
但是卓文君一到司马相如家才知道他家一贫如洗,生活逐渐拮据,司马相如只好卖了房子与卓文君一起回到了临邛,开起了酒店 。 最后由卓王孙救济才慢慢好起来 。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对司马相如原来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十分赞赏 。 于是司马相如再次来到京师,在狗监杨得意的引荐下,武帝召见了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更竭尽才智写了一篇《上林赋》,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慰;拥旌旗、饰舆卫,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 。
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执意挽留这位乘龙快婿与宝贝女儿小住数日,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
司马相如为什么写凤求凰 凤求凰司马相如的故事

文章插图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 。 或许有人会说一向重视礼教的古代,大家闺秀夤夜私奔,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 事实上汉唐时代豪放女子所在多有;深居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 。 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 。 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 。 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已忘却 。 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 。
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 。 一首《白头吟》,“……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 。 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 。 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 。 她,心凉如水 。 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
司马相如为什么写凤求凰 凤求凰司马相如的故事

文章插图

【司马相如为什么写凤求凰 凤求凰司马相如的故事】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 。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 。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 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 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 。 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 。 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 。 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
卓文君是聪明的 。 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 。 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 。 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 。 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