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的典故简短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赴汤蹈火的典故简短)
【赴汤蹈火的典故简短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傅子》, 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年间, 主人公是时任荆州牧的刘表和荆州从事中郎韩嵩 。 原文如下:

赴汤蹈火的典故简短 赴汤蹈火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初表谓嵩曰:“今天下大乱, 未知所定, 曹公拥天子都许, 君为我观其衅 。 ”嵩对曰:“圣达节, 次守节 。 嵩, 守节者也 。 夫事君为君, 君臣名定, 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质, 唯将军所命, 虽赴汤蹈火, 死无辞也 。 以嵩观之, 曹公至明, 必济天下 。 将军能上顺天子, 下归曹公, 必享百世之利, 楚国实受其佑, 使嵩可也;设计未定, 嵩使京师, 天子假嵩一官, 则天子之臣, 而将军之故吏耳 。 在君为君, 则嵩守天子之命, 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 。 唯将军重思, 无负嵩 。 ”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当初刘表对韩嵩说:“如今天下大乱, 不知何时才能稳定 。 曹操拥戴天子在许昌建都, 你帮去观察一下他的弱点 。 ”韩嵩回答:“高尚的人能通晓节操, 较差一点的人能信守节操 。 我韩嵩是守节之人 。 为君王做事, 为君王着想, 是臣子应尽的职责 。 如今我听命于将军, 自然会不惧艰险, 虽死无憾 。 以我的观察, 曹操为人英明, 必将一统天下 。 将军若能对上归顺天子, 对下依附曹操, 一定会享百世的好处, 荆州也能得到保护 。 如果将军也是这么想的, 派我去理所应当 。


但如果将军并不是这样想的, 那么一旦派我前往许都, 如果天子封我一个官职, 那我就变成了天子的臣子, 将军的故吏 。 在天下身边就要为天子做事, 那我我应当遵从天子的命令, 就不能再为将军卖命了 。 请将军好好想想, 日后不要辜负我 。 ”


本文要说的成语, 便是韩嵩口中的“赴汤蹈火”, 意为敢于投入沸水、跳进烈火当中, 比喻不避艰险 。 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荀子.议兵》中的“以桀诈尧, 譬之若以卵投石, 以指挠沸, 若赴水火, 入焉焦没耳 。 ”


韩嵩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想告诉刘表, 万一朝廷给予了自己一官半职, 与刘表的关系就由君臣变成了同僚, 因此也就要为听命于天子而非刘表, 意图是希望刘表能够依附曹操 。


而刘表的思路与韩嵩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是希望韩嵩去观察曹操的虚实, 这就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 韩嵩出使许昌后, 朝廷封他为侍中, 并担任零陵太守 。 结果韩嵩回来后盛赞曹操, 并建议刘表将儿子送往许都作为人质, 这让刘表非常恼火, 认为韩嵩是为曹操做说客, 将韩嵩抓捕拷打, 最终才弄明白韩嵩并无背叛自己的心思, 这才作罢 。 由此可见刘表虽然外表儒雅, 内心却诸多疑惑猜忌, 难怪诸葛亮、贾诩等人都认为刘表成不了大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