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小米5发布文案 怎样写发布会文案?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跟笔者一样,看完整场小米5发布会后的第一感受居然是:这次的PPT文案,难不成是 @王自如ZEALER 写的?
从发布会陈述的结构上看,真的太像了:
① SOC;
② 工业设计、材料(在这部分顺带讲了指纹识别);
③ 续航;
④ 相机;
⑤ 屏幕;
⑥ NFC、快充(可以概括成:硬件“微创新”);
⑦ MIUI的部分新体验(同上,可以概括成应用“微创新”);
⑧ 价格 。
各位有没有觉得,按照上述本场发布会的“行文逻辑”,在增加一些数据解读、中立的评述,俨然就是一篇现成的“ZEALER出品——小米5测评”?
从一些发布会细节上,更像:
就比如,雷军用了很“深入浅出”的方式,去告诉大家什么是UFS2.0、什么是DTI像素隔离技术、为什么我的屏幕会比其他手机亮度提升了100nit……
天哪噜,以往大家在发布会上谈技术的时候通常只停留在“类比”(比如:快了百分之多少,提升了几倍等等)的层面,雷老板在说技术这件事情上陷得这么深,让走情怀路线的CEO怎么玩 。
再比如,样张对比部分,当“局部放大”几个字从雷军口中说出来的时候,还有那段被雷军放了2遍的“实验室光学防抖对比”视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反正笔者已经默默拜服了 。

分享小米5发布文案 怎样写发布会文案?

文章插图
调侃归调侃,显然,小米5发布会重点打的是“技术牌”,小米团队也试图这次用所谓的“十大黑科技”、“轻”、“快”3个关键词来引导大众对小米5的认知 。 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能够表现出什么,我们尝试从2个维度来解读:
第一个维度,从小米本身,命题是:说了这么多“黑科技”的小米5,到底在技术上是不是那么牛 。
有自媒体朋友已经在发布会后第一时间对此做出了详细的称述:
小米不是第一个做光学防抖的、不是第一个做陶瓷材料机身的、不是“快充”最快的(昨天OPPO VOOC已经宣称15分钟充满电了)、更不是第一个支持4G+的……并且,像SOC、相机、屏幕等核心器件的技术升级、显然并不应该被归功于“小米” 。
【分享小米5发布文案 怎样写发布会文案?】那么我们回答2个观点,就“小米5技术是否真的牛”命题:
1.小米5,用了目前市面上旗舰可选范围内、较优的硬件解决方案,更像是一种顺势而为;2.显然,离小米自己说的“黑科技”,还差的有不少距离,随便举几个例子:没有3D TOUCH或其他新的交互解决方案、没有无线充电、没有和时下最接近应用层面的黑科技的VR扯上半点关系 。
以上用ZEALER对科技产业“创新”的定义来说,就是小米这次所有的硬件、软件创新,属于最低层级的“痒点创新”,而并非“痛点”或更高级、引领行业的创新 。
就此,笔者比较“忧心”的一点是,小米2015整年迈向的“互联网2.0”,“互联网”和“营销”的本色还在,但在研发、设计、技术层面(罗永浩说的工匠精神吧),远没有小米自己描绘的那么美好 。
因为不谈三星、苹果(新发的Galaxy S7兼具工业设计和三防、其实就从S5到现在的用户来说,那种体验上的“爽”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就连OPPO(快充技术)、HTC(VR)、LG(交互方式)等不断寻求单点突破的厂商,看上去也要比小米更加“用心” 。
第二个维度,从小米5这次选择的营销手段,来看行业,命题是:都说硬件“军备竞赛”的日子早就过了,但16年国内第一场大型发布会,小米就重拾技术牌,是否意味着行业风向要变?
这是很有趣的一个话题 。
以SOC为例,2013、2014年大家把CPU拼到8核之后,就很少有厂商在宣传上过分强调核心和跑分了 。
这次“旧话重提”,大部分原因应该是行业乃至粉丝对高通820的期待,可以预期820会被说很长时间,但今年发布会们主题,显然不会停留在SOC或者sensor上 。
最有可能的答案是:各厂商一定会绞尽脑汁,去差异化PK、甚至“拆解”小米5所谓的“黑科技” 。
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表面上留给小米5的机会并不多,你已经把18个月以来的“王牌”打掉了,而这个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华为、OPPO、360、乐视(魅族出了事儿暂时不谈)都还没出牌呢 。
现在比较好的局面就是,小米5能够在3月初充分发挥供应链方面的优势,确保产能,在对手们没有接连发力之前疯狂冲量一把 。 等到2016下半年,照目前这种“态度”来看,笔者更愿意相信小米5、乃至下一代小米NOTE的差异化竞争力都不会太突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