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项羽( 二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项羽】1042年 , 王安石通过科举入仕 , 本可以进入政治舞台 。但是 , 关心国家、关心人民的王安石并没有直接去北京 , 而是选择去偏远的基层 , 从零开始 , 亲身体验 。
王安石在周树做了三年的大法官 , 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王安石的升迁 , 既有赖于副宰相欧阳修、宰相文彦博的指点 , 也有赖于他的能力和成就 。
因此 , 当他来到乌江亭缅怀项羽时 , 考虑的不仅仅是“未知的复出” , 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
乱世中 , 群臣交战 , 斗来斗去 , 百姓疲惫不堪 , 百姓怨声载道 。项羽带走了大量江东壮丁 , 却让他们都死在中原 。就算他打算从头再来 , 江东有多少青年才俊?目睹了这么多江东百姓的死亡和分离 , 他们会不会拿自己的生命作为筹码 , 陪项羽再赌一把?
标题中的“重叠”二字 , 显然是老王对老杜题为《乌江亭》的回应 , 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
王安石是谁?
他可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 。
但在历史上 , 王安石的政治能力强于文笔 , 其本质是政治家 , 而非学者 。《春风在江南岸是绿色的 , 明月几时照我》的那些诗句 , 正是他对未来的感悟 。换句话说 , 王安石不是一个以诗为业的文艺青年 , 而是一个把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实干家 。
在实干家眼里 , 皇位继承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 , 而是他的思维集中在芸芸众生身上 。千百年来 , 每一场战争 , 胜者为王 , 败者为寇 , 但谁又会考虑生活在战争中的老百姓呢?他们为国王的战争提供了食物和人力 , 并因为国王的世界而失去了家园和生命 。如果从更深层次考虑 , 项羽在王安石眼里就是一个发动非正义战争的野心家 。
毕竟跟随霸王的江东子孙都死了 , 项羽杀了被视为傀儡的楚王 , 就算他想东山再起 , 还有谁愿意跟他玩命?
这既是对战争的反思 , 也是对项羽性格的攻击 。
由此可见 , 按照王安石的理解 , 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 他根本没有资格东山再起 。

古人对项羽是如何评价的 评价项羽

文章插图

夏日绝句——李清照
活着 , 做个男子汉;死亡 , 成为灵魂的灵魂 。
时至今日 , 人们仍在怀念项羽 , 因为他拒绝过自己的生活 , 回到了东方 。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坛为数不多的女诗人之一 。作为一个成长在男权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兴盛)的女性 , 李清照对问题有着独特的视角 。
在解释李清照为什么写这首诗之前 , 让我们像往常一样看看当时的背景 。
辽金战争时期 , 北宋错误地选择与晋国结盟 , 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国力 , 使晋人一分为二 , 太原、燕京进入中原 , 颠覆了北宋 。宋徽宗和宋钦宗成了俘虏 , 其余臣子随大宋宗室逃往杭小朝廷 。
经过这段屈辱的历史 , 大宋虽然还保持着国家地位 , 但只是一隅之地 , 历史上称之为南宋 。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宋朝的大臣 。逃往南方后 , 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 。129年 , 建康爆发内乱 , 赵明诚夫妇被迫弃城而逃 。逃亡中 , 两人来到乌江 , 项羽在此自杀 。
在乌江亭上 , 李清照受到启发 , 写下了《夏日绝句》:
如果你活着 , 你一定是一个杰出的人;如果你死了 , 你必须成为鬼魂中的英雄 。
为什么这么多人直到现在还记得项羽?
因为他宁死也不回江东求生 。
李清照的这部作品真的是向项羽致敬吗?
不一定 。
当时南宋正面临内忧外患 , 以理学为主流的士大夫未必认同项羽政权的合法性 。因此 , 李清照对项羽的赞美显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
在李清照看来 , 靖康之战对大宋朝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当国家危在旦夕时 , 赵宋王朝的选择不是与金人战斗到底 , 以皇帝护国空的姿态保卫北方人民的生存 , 而是逃往南方生存 。李清照和她创业的丈夫 , 一定见证了很多人流离失所 , 被毁灭 。所以 , 在她眼里 , 那些不顾百姓死活抛弃河山的统治者是可耻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