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啥 两岸青山相对出下一句

两岸青山相对(两岸青山相对下一句是什么)
01
诗人中的“第一导游”: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盛唐诗人中,李白是最先打卡的旅行家 。
25岁,独留蜀国,“带剑去中国,辞亲远游” 。在大唐境内,他任性地开始了他的徒步旅行计划 。

李白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贵州、北京、重庆等18个省、市、自治区 。他去过206个县,爬了80多座山,参观了60多条河流和小溪,20多个湖泊和池塘 。

西去峨眉,东游天台,南抵零陵,北抵幽岩,李白一生总行程超过二万五千里,相当于一次长征 。
难登蓝天的蜀道,直泻而下的庐山瀑布,湍急的三峡河水,顺着诗人李白的脚步,大唐的旖旎风光跃然李白笔下 。
论打卡数,论旅行路程,论才华加持,都说李白是诗人中的“第一导游” 。你有什么看法吗?

李白旅行轨迹图来源:PlantData知识图
02
所有五座圣山,不考虑距离,
根据我一生中一个不变的习惯 。
作为一个重度旅行爱好者,李白一生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名山大川 。例如:
在四川江油期间,游历名山古寺;
在湖北安陆期间,他和家人一起住在小兽和白照山 。
在长安时期,他还数次游览终南山;
在东陆期间,虽然住在任城,但也经常游览泰山 。
至于金陵、扬州、惠济之类的地方,他很享受游山玩水,很少把自己的足迹束缚在熙熙攘攘却不拘束的城墙上 。
李白曾说:“五岳,无远弗届,依我一生一不变的习惯 。”(一曲《鲁进山要御史鲁徐州》)
的确,大都市只是李白升官的目标 。真正能让他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是城市边缘的名山大川、沟壑林泉 。
紫色的薄雾被太阳光照亮,瀑布悬挂在山前 。
高高的悬崖绝壁上,仿佛有几千英尺高,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堂坠入人间 。
——《望庐山瀑布》

蜀国仙山多,峨眉难比 。
你怎么能因为每周一次的拜访而责怪安克西呢?
——峨眉山
长江像一把巨斧劈开了天门峰,绿色的河水流向这个环岛 。
双方的青山对峙难分高下,一叶扁舟款款从天边相遇 。
——《望天门山》

傍晚,从终南山上走下来,山上似乎有了行人 。
回望山间小路,山峦苍翠,苍茫绿 。
——《下终南山到胡俟的慈枕慈碗》
4月,泰山石屏御道开通 。
六龙过万壑,沟壑随 。
——《游泰山六首(上)》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君子登名山胜水,如见故人,既愉悦身心,又开阔眼界 。
李白一生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深受美景的影响,奠定了他热爱自然、漫游山川的人生基调,也孕育了他自由奔放的性格之根 。
诚然,不做大官是他人生的短板,但也正是这些短板,成为了他思考的起点,成为了他热爱山川的源泉,从而造就了“旅行家”和他的优秀诗篇 。
好在李白去的地方山水变成了诗,诗在他走后变成了山水 。
他的诗魂与山川同在,永垂不朽,经典永存 。

03
大唐“自由行”代言人:
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对自由的向往 。
对于现代人来说,旅行是一直潜伏在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 。然而,当我们旅行归来,我们仍然要面对现实生活 。
毕竟人总是要生存的,只有在眼前,才能追求诗和远方 。
在旅行这件事上,李白要潇洒得多 。
从25岁离开蜀国至今,他已经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能去的地方几乎都去过了 。
能和他比日常锻炼步数的历史名人有司马迁、李道元、玄奘、王大元、郑和、徐霞客、李时珍等 。
但这些人的情况和李白不同:
司马迁试图收集史料,
郦道元是研究地理的,
玄奘试图从印度转移佛经,
王大元和郑和有政治任务,
李时珍是赞成修订药典的...
都是为了工作 。这是一次商务旅行 。

李白没有具体的作品,没有明确的目的 。他周游列国,有两句诗说得很明白:“此行非鲈鱼鲢鱼,自爱名山 。”
关于李白漫游生活的经济来源,网上已经有过热烈的讨论,主要包括写诗的稿酬、朝廷的馈赠、朋友的资助等等,这里就不赘述了 。
其实,在没有行程安排的情况下四处游荡,才是旅行最好的心情 。这样的旅行者一定会从旅行中得到最好的礼物 。
不信你看看李白著名的脑洞大开的作品就知道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