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要谈恋爱

1
前几天 , 媒体部的大大给我递了两个读者的提问 。
其中一个写的是:“为什么要谈恋爱?怀疑恋爱的必要性 , 觉得找一般的朋友都可以满足各种陪伴的需求 , 两个人在一起也没什么意思 。 ”
另外一个提问是:“自从过了三十岁 , 我就不想再确立一对一深度的亲密关系了 。 没有一个男生在我看来是完美的 , 反而是从不同的约会对象身上 , 我能够获得不同方面的需求满足 。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长板和优势 , 我就把自己的需求拆分开 。
这样浅浅的关系反而更美好 。 我并不隐瞒自己有多个约会对象的事实 , 确保每个和我约会的男生都知情同意 , 是他们能够接受的 。 不知道KY对我这种实验性的生活方式有什么评价?”
首先想回复第二个提问的朋友 , 我非常欣赏你在关系中对知情同意的使用 。 两个成年人之间你情我愿的关系 , 只要是知情同意、不伤害到第三方的 , 均是一种形式的自由 。
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实验性的生活方式 , 能够真正意义上替代亲密关系在人的生命中对人起到的影响和作用 。 用媒体部某位大大的话来说 , “我总觉得这样的说法 , 把关系过于功利化了 。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人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这件事 。
2
事实上 , 这两个提问的朋友 , 都在一定程度上、自知不自知地异化了关系 。 异化是我们近期反复讨论过几次的话题 。
异化在拉丁文中译为 alienation , 有疏远、分离、精神错乱等意 。
在西方中世纪 , “异化”最早指人的精神错乱、精神死亡 。
异化的内涵 , 是让“非人”的东西凌驾于“人”之上 , 让人与他自身分离 , 让人与他人分离 。
对于人的异化讨论的最多的哲学家是马克思 。 但他并不是唯一 。 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了“全面异化”的理论 , 他所谓的异化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等宏大的方面 , 还体现在娱乐、家庭、邻里关系、两性关系等日常生活之中 。 甚至连人自身也变成了东西和物 。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是马克思的信徒 , 他说:“在现代 , 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僵硬的、毫无情感的相互利用的关系 。 ”
这两个提问中 , 两个提问者都把亲密关系看成是“满足自身需求的方式” 。 所以他们思考自己是否需要亲密关系的角度 , 是“有其他方式可以满足、甚至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 在这样的视角中 , 关系的功能性是片面且僵死的 , 容易替代的 。 但真实的人性的需求则是更为复杂的 。
亲密关系对于人来说 , 首先的确是可以满足一系列片面的需求 。 比如打发时间的需求、互相陪伴和支持的需求、性的需求、甚至是经济的需求等 。
但我们从亲密关系中能够获得的东西 , 其实还远比这些更多 。

为什么人要谈恋爱

文章插图

3
亲密关系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外显 。 在一段足够触动我们心弦 , 足够深入我们的欲望深处的亲密关系中 , 我们人格中的斑斑劣迹都会被最大程度地激活 。
你可以认为亲密关系是一条通往我们内心最黑暗处的道路 。 在亲密关系中 , 你试图遗忘的会被记起 , 努力掩盖的会被彰显 , 竭力控制的会失控和反噬 。
因此 , 对于那些对自我的了解还不多、对自身的控制力还不高的人来说 , 每每进入亲密关系 , 就如同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驶入了黑色漩涡 。 在漩涡中 , 我们不断重复自己的模式 , 继而重复旧日的创痛 。
这听起来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 。 但正是因为亲密关系的这种机制 , 它也成为了我们人格疗愈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契机 。
随着我们对自身了解的增多 , 随着我们对自身控制力的增强 。 我们开始能够理解在黑色漩涡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发生着什么 。 此时 , 有了更多的内在资源的我们 , 人格已经有了更高的灵活性 , 也已经有了更好的情绪承受力 。 这个时候 , 再次进入亲密关系的我们 , 得到了一个在关系中观察自己、调整自己、放下过去的机会 。 也许我们仍然会感到痛苦 , 但我们的自我不再会由于这种痛苦破碎 。
继而 , 假如你的运气足够好 , 你会遇到一个更健康、人格水平更好的伴侣 。 Ta向你示范情感、情绪、思维模式的其他可能性 。 Ta让你相信过去不相信的 , 理解过去不理解的 。 亲密关系就成了你人格成长的重要契机 。
但这一切的前提 , 都是你给自己机会 , 进入到一段深入的亲密关系里 。 文首两位朋友的提问中提到的、隔绝深度亲密关系的生活方式 , 其实也使他们远离了他们自身 , 少了一个面对自己的重要机会 。

推荐阅读